“但这种方式并不多见。从国际主流来看,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长假并不需要调休,正常该休几天就休几天。”戴斌说。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如美国共设有10个法定节假日,规定将原本固定日期的节日调整为与其最接近的星期一,并以此固定下来。换言之,对于固定日期节日,美国很少调休。举例来说,比如独立日恰好在周中,那么就当天放假;如果其在周末,那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再如日本,共设有16个假期,也同样放假不调休,但会补假。比如假期赶上周末,则在下周一进行补充。
3
增加假期时间,我们真的需要吗?
专家:四类人群急需长假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增加长假期,取消调休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
“我们呼吁增加假日总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合理优化假日结构,换言之,就是我们更需要长假。”刘思敏认为,眼下虽然双休日填充进了假期,但对于四类人群而言,小假期或者双休,并不能满足远距离出行需求。
第一类人群,异地尤其是跨省就业打工者,他们需要长假期来实现远程探亲的需求;第二类人群,即小康白领人群,需要长假来满足中远程休闲度假的精神需求;第三类人群,即中西部旅游业比较有优势的地区,更加需要东部地区客源前往消费旅游,而这同样会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类人群,即我国目前相对“老少边穷”的地区,同样需要额外的客源来实现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刘思敏认为,眼下延长假期很有必要,呼吁增设黄金周,以实现假期结构的优化配置。
▲节假日,乐山大佛景区拥挤的人群 资料图
4
带薪休假制度
政策落地为何会“打折扣”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始终强调把带薪休假制度贯彻落实。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均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则明确,在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带薪休假确实是基本权利,特别是职工应该享有的权利。”戴斌告诉红星新闻,从现实来看,我国带薪休假制度仍有进一步落实和普及的空间。
对此,刘思敏也表示,从带薪休假的保障上,我们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刘思敏解释称,虽然我国已经施行了带薪休假制度,但是不少企业都会设置工作年限,或者休假起点定为5天,且最多不超过15天,况且并非每一名工作者都享受带薪休假制度。相比之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然能做到平均每月都有额外的带薪休假。
在刘思敏看来,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减少休假前提条件,增加休假时长,扩大带薪休假群体范围,是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不过,主动放弃带薪休假权益的群体,也不在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在北京市有业群体中,2016年有30.1%的人没有享受带薪休假。在这些人中,“工作太忙,没时间休”的占比达45.6%,“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等原因位居其后。
对此现象,刘思敏表示,即便国家强调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同,所以政策落地的效果也会“打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依然供过于求。
“从带薪休假的提出,到落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戴斌分析指出,下一步,我国需要增强国民旅游休闲的观念普及,增加职工的权利意识,用好5-15天的带薪休假。这样一来,结合现有的节假日,一方面可以提供远途旅游休闲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更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国力。
▲国庆黄金周,拥堵的高速路 图据新民晚报 资料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