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半导体制造行业的人才缺口为70000到90000,比例高达50%,半导体制造是高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培养高技术人才基本上只能够依赖高校和企业本身,加上各大晶圆产业链企业在短期内爆发大量招聘需求,人才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
唯一快速解决人才缺口的办法就是改变移民政策,输入技术劳工,但美国移民政策30年来都稳固如山,想要为发展本土晶圆制造豁开一条口子,离不开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也是《芯片和科学法案》,未覆盖到的地方。
前面提到,美国工程师对加班文化感到困扰,这个问题还会进一步引申出工会的问题,而工会则成为困扰特斯拉、福耀玻璃、苹果、亚马逊这些重点企业的关键问题之一,进而引发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问题,马斯克曾经评价工会“权利盖过白宫”,美国工会甚至可以通过运作,把特斯拉排除在美国新能源峰会之外。
举个例子,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一度被称为是“地表战斗力天花板”,美国车企降薪、裁员、调整工作时长,甚至电动化转型都会受到工会的掣肘。工会曾经组织工人大规模罢工,为工人争取到了一系列权利,包括加班工资、带薪假期和医疗保险等等。
70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美国汽车三巨头销售业绩直线下滑,无法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工会埋下的隐患直接让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破产。
在美国半导体领域叱咤风云的美国通信工人联合会(UWA)也是如此,UWA虽然没有汽车工会如此丰功伟绩,但是与之交锋的对手,都是像苹果、亚马逊、谷歌、英伟达、英特尔这样的巨头,UWA在应对这些巨头的种种套路时游刃有余,在苹果与亚马逊的多次来回拉扯中占据上风,甚至改变了苹果门店员工和亚马逊仓库员工的福利政策,外来者台积电和三星,如何应对?
资金强监管成中小企业拿补贴的障碍
法案要求设立多元分散的拨款审批系统,这527亿美元由白宫预算办公室统一协调,再授权给不同的机构和政府部门,其中包括商务部、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NASA和劳工基金会等多个机构。
以补贴款390亿为例,由商务部成立的基金项目统一管理,同时接受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的监督,“确保所投资项目都是美国需要的项目”。
严格的资金监管可能会带来效率问题,包括冗长的审批流程和复杂的游说流程,这种流程设置利好的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并不利,是一种潜在的不公平。
例如,英特尔豪言拿下120亿美元的拨款,除了生产制造方面的底气外,本身有强大的政治资源,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不遗余力的推动法案落地的关键。
监管层面,美国商务部明确提到,政府拨款不得用于股票回购,试图在隔离华尔街金融行业对晶圆制造行业的影响。
美国之所以逐渐制造业空心化,金融业的影响功不可没。长期以来,美国企业的“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主流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衡量经理人的业绩第一指标就是公司股价,身价和股价都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结果就是,职业经理人选择压制创新投资,通过回购推高股价,在芯片领域“翻车”的著名美国企业有两家,一家是早期的IBM,另一家则是当今的英特尔。
英特尔此前在14nm节点上停滞不前数年,外界认为这是因为英特尔过分追求晶体管密度,导致研发受阻,同时因为印度裔高管同时领导5大部门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但事实上,英特尔在制程工艺迭代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台积电,2020年比台积电少30亿美元,2021年少80亿美元,英特尔的营收却比台积电高出大约300亿美元。
研发掉队,大量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最终给英特尔带来的就是所谓“没有繁荣的利润”。
深受到华尔街影响的企业,拿到补贴,如果不把钱用于“股票回购”,会大幅度增加研发和扩建费用吗?
另外,考虑到法案对资金按时间分配的规划,2022年出手最大方,共计220亿,后续的金额大多都在60亿美元到70亿美元之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第一年企业投资意愿高涨,竞相瓜分拨款。待到随后的几年,企业就会以预算超支和成本上涨为由,继续向美国商务部伸手要钱,否则以工程延期或停摆相逼,迫使美国国会推动的新法案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