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翻车争议背后:赚国人钱伤国人心,高管称被人蓄意带节奏
撰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李丹 魏一宁
编辑/ 陈芳
“伪日系”发家终遭反噬
靠“伪日系”起家的名创优品,终归还是遭到了反噬。
8月10日,名创优品登上了多条热搜榜,百度还贴心地列出了事件脉络图,供网友们了解事情的经过。
名创优品这次的立场风波,起因来自不久前其在西班牙Instagram账号上发布的一则“公主系列公仔盲盒”帖文,名创优品在帖文里将身着中国旗袍的公仔们称作“艺妓”。事后,有网友好心提醒“艺妓是日本的,这些公仔穿的是中国旗袍”,但名创优品丝毫不在意,只是回了个微笑表情。
这一来一往的交谈截图,漂洋过海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8月9日晚,喜提“名创优品分不清旗袍和艺伎服饰”的热搜后不久,名创优品火速做出回应,不仅刊发了致歉声明,还晒出了和西班牙代理商解约的告知函。
按理说,对于负面舆情,企业诚心道歉,惩治过错方,多少能平息些怒火。但名创优品的致歉声明丝毫没有起作用,致歉声明被国外网友质疑表里不一,其在西班牙账号发布的声明里,把“名创优品作为一家全球化发展的中国零售企业”删掉了,也没有言辞激烈地表明将终止与代理商的合作。与此同时,名创优品各种“媚日黑历史”也被网友们扒了出来,给相关话题持续添薪加柴,这家公司最终被架在了火上烤。
图/微博平台名创优品相关热搜话题截图
有网友用亲身经历表示,他曾经去过美洲几个国家的名创优品店,进店时,店员们会集体招呼“こんにちは(日语你好)”,结完账后,对方又会道一句“ありがとう(日语谢谢)”。还有网友爆料,名创优品在国外很多店铺的宣传牌上都写着来自日本,声称自己是日本品牌。
上述经历能表明名创优品在不遗余力、从细枝末节处把自己包装成日本企业,但论其伪装程度,也就和早前被诟病的“中日双语招牌”一个水平,因而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更重磅的爆料在后面,一位自称在名创优品打过工的网友表示,名创优品有升级考试,其中一个考题问“店内不允许放什么歌?”正确答案是:中文歌。
店内不让放中文歌这一点,彻底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于是乎,“名创优品被爆店内不许放中文歌”直接登上微博热搜,对名创优品的讨伐声此起彼伏。
没过多久,又有人挖出,名创优品在和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外合作方签约时,现场悬挂了日本国旗,相关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狂流传。镜头前,包括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等在内的一众高管站在日本国旗前,与合作方进行了合影留念。随后,热搜话题“名创优品签约仪式曾挂日本国旗”迅速起量,算是给了名创优品致命一击。
这些热搜每一条都能够重创名创优品,更何况还是集中在一天之内爆发,威力可想而知。受此影响,股价本就低迷的名创优品,毫不意外地再次出现了下跌。其中,美股跌4.63%,港股大跌7.83%,市值只剩150多亿港元。
舆论发酵后,《财经天下》周刊致电了某名创优品高管,对方否定了不让放中文歌一事,称是有人在蓄意带节奏,但承认了艺伎事件和日本国旗事件的真实性。
事实上,名创优品曾就日本国旗事件起诉过爆料的自媒体,要求其就《签约挂日本国旗,代理商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名创优品”成为名创“忧”品?》一文致歉并赔偿20万元经济损失。但最终这起官司以名创优品败诉收尾,法院驳回了名创优品的诉讼请求,判定文章所述内容基本属实,相关评论也未超出合理范畴。
名创优品为何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该高管将其归咎为年轻时犯的错。“公司在相关事件中没有任何所谓的幕后动机。”名创优品在早期出海时,的确在宣推过程中存在让人以为其是日本企业的误导,但公司后来意识到了问题,也做了相应处理,包括陆续撤换店铺门头的日文LOGO等。
该高管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早期,因为公司内部有一位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很多产品的设计风格都偏日系,因此被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日本设计风格的品牌,或者叫日本设计师品牌。在之后的宣传推广中,公司并没有及时纠正外界的认知偏差,从而造成了和外国合作方签约现场放置日本国旗的情况。至于此次西班牙运营商称穿旗袍的公仔为艺伎,则是因为该代理机构对东方文化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