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万元抢人?制造业面临“用工荒”,四线小城工人月入可达9000
富士康“万元抢人”的消息,又一次将制造业“用工荒”的话题推到公众面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获悉,“招不到、留不住”已成为我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人才困局,即便在四线的小城,果链巨头在订单旺季也要开出9000元的月薪抢人挖人。
供给不足、结构不均衡,再叠加居高不下的流动性,都让我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困局异常难解。应如何破局?被寄予厚望的职业教育是否是破局良方?
赶订单抢人!四线小城工人月入可达9000元
每年夏天,都是思摩尔招聘团队最忙的时候。作为一家在深圳、东莞等地有15个工业园区、产业工人规模2万人左右的用工大厂,这个夏天要接收数百位新入职的大专类校园应届生。
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思摩尔年用工需求量达到5万~6万人,为应对招工难题,公司一方面提升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增强公司吸引力,并大力推动半自动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解放一线普通劳动力。此外,公司还充分借助产教协同的力量,近两年已与15所大专院校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累计培养输送产业技能人才1000余人。
产业工人的周期性,在近年来展露得淋漓尽致。科锐国际是A股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其BPO高级经理李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工人已不足1.2亿人,而中国传统制造业生产活动集中在下半年,每年6、7月至春节前,产业工人需求最旺盛,这时供需是不对称的。以一家全球大型智能手机厂商为例,由于其9月份发布新品,在此之前就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就说,上半年产业工人的供给有一定空间,但到了下半年,供需矛盾就比较突出。
一家位于四线城市的电子企业行政及人力资源负责人李明(化名)告诉记者,企业眼下正受到果链公司挖角的困扰,“我们当地一家苹果产业链公司,它赶苹果订单时高峰期要招几万人,每小时工价达30元以上,这意味着工人每个月收入基本可达到9000元”。
尽管果链巨头的旺季一年内只有6个月,且招工采取的是派遣制,但还是搅动了当地的用工市场。
李明告诉记者,每月9000元的薪资水平,不仅对一线工人有吸引力,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同样如此,因此造成了周边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大。
记者注意到,尽管制造业存在招工难是普遍现象,但各地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异,相比产业转移承接地的该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上海的招工情况又是另一番情形。
上海的达闼机器人公共事务经理朱正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达闼机器人而言,目前尚未有明显的用工缺口,但在招工过程中,不同工种间有不小的区别。“一般像装配工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保有量还是可以的,需要新增人员时很容易就能招到,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种招工有一定难度,尤其要招有经验的,就更难了。”
总部位于广州的上市公司天赐材料,是一家从事精细化工新材料的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职产业工人规模占总人数的65%,由于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因此一直在招工,再加上今年公司基地较多,工人需求量大,工人招聘和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公司也出现了招工难,正找外部中介协助推荐,吸引外地普工流入。”
产业工人保有量减少 用工现结构性失衡
李明近年来的感受是,招工一年比一年困难,“公司十多年前刚在当地开办时,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普工进厂都要找关系,现在反过来了,变成了卖方市场。”
高价抢人的背后,是缺人、招不到人。据他分析,企业所在地的中部某省,除省会城市外,基本都属于人口流出城市,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外地劳动力又吸引不过来的,供给不足就会有内卷,不可避免出现高价招人抢人的情况。
劳动力供给不足,并非仅限于某一区域市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劳动力人口整体减少约4500万人,制造业就业人员减少约1200万人,珠三角区域农民工就业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约150万人。
思摩尔的主要生产基地正好处于珠三角,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制造业工人匮乏的原因一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输入端总量减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口回流和就业选择渠道多元,如美团骑手、直播等;三是新生代(95后)就业观发生变化,据《58同城招聘研究院》研究分析,95后新生代,就业城市选择更倾向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原一线城市吸引力降低;54%的就业者更倾向于当主播,成为网红,愿意进入制造业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