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年被裁3次,降薪也拼不过应届生,今年夏天找工作的人有多难?
事实是,如今能保住自己上一份薪资就算幸运,大多数人在一周又一周的失望中逐步调低自己的薪资要求。在经历了一个面试都没有的五月后,千米的期望薪资降了1K、2K,后来她豁出去了,降个4K也能接受,但她同时也发现,她去面的那些工作,应届生还能以更低的工资胜任。
有时候,就算降薪也不管用。牛牛曾在招聘软件上被HR拒绝的理由是,对方要求1年以上经验,而他三四年的经验不太匹配。他问:“意思就是我太资深了?”
对方说,“是的。”他气不过,回了一句,“祝贵司早日找到合适的牛人”。几个小时后,他想,这家公司做美妆,是他喜欢的领域,降薪2K也能接受,又问:“初级的我也想去,可以吗?”
“感谢您的关注,很遗憾不能与您共事。祝您找到更匹配的工作机会。”
找不到工作,但是我们依然“反卷”
工资反而是年轻人最能妥协的东西,我吃惊地发现了这一点。对此年轻人给出的答案通常是“降低欲望”,或者“不出门了,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固定的支出是房租和社保,如果恰好刚交了半年或一年的房租,也就暂时不需要顾虑——通常在每月15号前最为焦虑,如果找不到工作,当月的社保就要靠自己了。
他们更在意公司的规模大小、靠不靠谱,也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稳定”。毕竟入职时还蓬勃发展,没过几天就江河日下——从“靠谱”变“不靠谱”,两年疫情的经验告诉他们,一切只在转瞬之间。要善用企查查和天眼查对公司进行背调,这是找工作的年轻人们口耳相传的,也是必备的技能。
如期为打工者上缴五险一金,也是公司“稳定”的一种象征。我依稀记得自己刚毕业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公积金和社保。但生于2000年的牛牛告诉我他对《劳动法》和公积金都颇有研究。刚毕业的树桃称那些不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猖狂”。
最常被提到的,也是最被坚定反对的,是996和单休。当然,这里存在一种幸存者偏差,不反对的人或许找到了工作,因此不会再出现在招聘网站上。应届生Muki在互联网上关注了不少讲劳工权益的博主,她也说不清身体里的哪一部分基因告诉她,“996和单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那一定会特别累,耗尽人的所有。”千米则说得更直接,“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接受。我二十啷当岁,一个人养自己就行,我可以接受降薪,可以接受公司比较次,我不接受单休,不接受996,我宁愿去开滴滴我也不接受996的打工。”在知道一家公司试用期不缴纳公积金时,她反过来告诫HR,“公司公然违法,您离职可以仲裁公司的。”对方回复,“谢谢”,她说,“客气了,都是打工人。”
©千米
小琳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州一家公司的行政前台,同时兼顾招聘、活动策划以及接听业务电话,经常加班,最后,她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转岗到了运营。她谈起这段经历一半是骄傲,一半是教训——她每个月只能拿到3K的工资。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让她日后再也不接受996和单休了。后来,她辞职了。这个说话声音很柔弱的女孩在电话里说,“希望我们这一代去反对996和单休之后,以后就是不卷嘛,希望职场的环境能够好一些。”
在网上,一个经常可以获得几千点赞的话题是“00后整顿职场”。HR们还来不及问清楚求职者的各种情况时,要先回答对方扔出来的“霹雳连环问”:
每个月薪资发放的时间?薪资结构?是否入职即交纳五险一金,比例是多少?劳动合同签几年,试用期薪资是多少?试用期薪资打折吗?公司是否有双休和法定节假日?福利待遇如各类补贴,节假日福利有哪些?是否有年终奖?
HR大珣第一次在招聘软件上遇到这种提问时,感觉,“绝了”,她敲击键盘,打下回复:
上一份工作离职原因是什么?最近一份工作薪资是多少?个人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以往工作经历中是否有不良表现?是否和之前的公司有过仲裁劳务纠纷?
一场精彩的劳资对决。王行坤教授在网上看到过不少吐槽“00后整顿职场”的帖子,并不觉得这种“对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他承认,“这种两方力量的冲突变得更多了。老板觉得你不干总有人来干。劳动者受过一些网络和社会的洗礼,维权意识在增加。以前可能没有这么较真,我觉得是一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