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6岁孩子不会说爸爸妈妈,打招呼叫不出“阿姨好”,背后原因让人泪目了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撰文丨钟厘 编辑丨张瑞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听障孩子的合唱团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八月的上海,一间由音乐厅改造成的录音室里,一位音乐老师正在等待5个来唱歌的小孩。她坐在一架三角钢琴旁,对于指导别人如何唱得更好,早就驾轻就熟。但这一次,她要指导的是听障儿童,为他们录制一首歌曲。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直到5个高矮不一、最小6岁、最大13岁的小孩活泼泼地走了进来,自然而然地喊她老师,又自然而然地戴上录音耳机,乖乖来到她身边等待发号施令时,这位老师才意识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我头一次遇到(听障儿童),但其实和大家唱歌一样,这要高一点,那要低一点,我一说他们就明白。”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非要说这些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音乐老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他们耳朵上都挂着一个像蓝牙耳机一样的小东西。”如果再仔细观察的话,还能发现“蓝牙耳机”连着一根细绳,另一端是一块被头发遮盖、不易发现的圆形小磁铁,磁铁和耳朵后侧的头皮紧紧相吸。而头皮里面,是一个得做全麻手术才能植入的人工耳蜗——确切地说,那才是他们真正的耳朵。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们就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中央。3个女孩穿着小裙子,2个男孩留着西瓜头,每个人都在放声歌唱,即便因为很小便戴上人工耳蜗,他们所听到的歌声,和人耳所闻并不完全一样,但至少,无声的世界就此远离了他们——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他们说/要缝好你的伤/没有人爱小丑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何孤独/不可光荣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只有不完美/值得歌颂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和一般人们对听障儿童的刻板印象不同,身体的不幸既没让这些孩子胆怯,也不能阻止他们唱歌,他们的歌声证明了,经过治疗和康复——意思是,一出生就被筛查出来,在最及时的时间戴上助听设备,又得到了最佳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听障的孩子们也能拥有和普通孩子一样快乐的童年。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10岁的赵隽宇只拥有一只“小耳朵”。男孩看起来有点儿腼腆,唱歌时声音小小的,眼睛紧盯着面前的歌词。他一出生就没有通过医院的听力检查——自2002年起,上海就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当时医生还宽慰家长,可能是耳朵里灌了羊水,过几天就会好的。几天后复查,也没通过。他们谨遵医嘱,一个月后到另一家儿童医院做检测,结果一样。最后,他们在一家专门的五官科医院得到了确认:神经性重度耳聋 ,没有残余的听力。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赵隽宇与妈妈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才11个月大,赵隽宇的左耳就装了一只价格十几万元的人工耳蜗。按上海当时的政策是,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补贴11万元(现在涨到15万元,在全国各省市里补贴最高),而且手术免费。手术后,人工耳蜗还要等待开机。在开机的那一瞬间,世界的声音第一次涌入这个男孩的耳朵里。他哇地哭了出来。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适应人工耳蜗并不容易。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电子处理器,收集声音,再转换成电信号,以此刺激大脑皮层,让人感觉像听到了声音。于是,未满1岁、尚不会叫妈妈的赵隽宇来到了省一级的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做听力语言康复。康复过程漫长,先要学习听声音,再学习发音和说话,最后才是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当他离开康复中心,去往普通学校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已经是一个说话流利、还能表演脱口秀的大男孩了。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帮孩子里,赵隽宇可能是胆子最大的一个。他非常喜欢运动,想打篮球,但妈妈不让,要是篮球砸到了耳蜗,后果不堪设想。原本只在一只耳朵装人工耳蜗,也正是因为担心,两只耳朵都动手术的话,孩子可能会变得很脆弱,一旦磕了碰了,风险更大。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赵隽宇与妈妈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赵隽宇并不放弃,他转而说想学游泳。因为人工耳蜗不能沾水,男孩便主动提出,下水前可以摘掉“小耳朵”,那是唯一能让他听见声音的东西,除了睡觉,他从不摘下它。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母亲最终同意了。她为儿子找了一个一对一的教练。教练也是第一次教听障儿童游泳。下水前,赵隽宇先仔细听教练讲解,然后摘掉了挂在左耳的人工耳蜗体外机,世界虽然没了声音,但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他钻进了泳池。

相关阅读:

  • 一个耳朵聋了算是几级伤残
  • 跟着学抄书的第一天,
  • 有人摔成残疾,有人缝22针,这8位录节目突发意外的明星令
  • 重温童年经典苦情剧《哑巴新娘》:生命不止,折腾不息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痛批芒果,克死亲哥、残疾自杀!“水手”郑智化,凭什么这么
  • “篮球女孩”钱红艳:4岁因车祸高位截肢,身残志坚游出残
  • 葛杨:用“微薄之力”助力更多残疾孩子实现梦想
  • B超婴儿无四肢,18岁妈妈拒绝堕胎,网友:这妈不是蠢就是自
  • 6岁男孩成为家中顶梁柱,照顾残疾父母:活着,已经用尽全力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