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6岁孩子不会说爸爸妈妈,打招呼叫不出“阿姨好”,背后原因让人泪目了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声音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精细得多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漫长、艰难、又极其考验耐心,最好的治疗往往从婴幼儿时开始,对于上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听觉口语师朱立国来说,这意味着治疗需要积累孩子身上一点点微小的变化。“比如一个小婴儿被妈妈抱着的时候,我在他后面发一个‘啊’,他能够转头或者他笑了,这就是一个进步,因为他原来听不到。当我发‘啊’,孩子听到之后也能发‘啊’,这又是一个进步。当我从他身后50厘米,变到1米,乃至2米的距离发‘啊’,他也能继续回应‘啊’,那就是更大的进步了。”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朱立国曾是来参加公益歌曲录制的13岁女孩淼淼的老师,每一次上课前,他都会给学生做一个林氏六音的检测(即m、u、a、i、sh、s,代表常见语音中250-8000HZ之间的言语频谱)。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突然有一天,淼淼(靠听模仿)发不出sh和s这两个音了。”朱立国说,“对应的就是,比较高频的声音她好像听不到了。”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淼淼一出生就被检查出重度听力损失,因为还有部分听力,双耳都戴助听器(相当于声音放大器,不需要手术)。但不幸的是,她确诊的是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症,简单理解是,内耳里的一条重要通道出现了异常。这个病症并不稳定,发作起来还会眩晕、呕吐。而就在淼淼发不出s这个音的前几天,她刚发作了一次。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淼淼(右一) 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开始慌啊,她就莫名其妙在床上吐,好像不受控制的那种喷射性呕吐,我还以为吃坏东西了。”妈妈陆茹萍回忆道。她带女儿去看医生,但治标不治本,还会再次发作。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小学五年级,本该去上学的淼淼迷迷糊糊地躺在地板上,“她不让我动她,说她晕。”每一次发作至少要半天时间才能缓过来,而且还会导致听力下降,有时休息好了可以恢复过来,有时不能。“那次医生和老师都跟我说,到时间了,该考虑做人工耳蜗了。”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5岁那年,淼淼剃掉了长发,在右耳装上人工耳蜗(尚有听力的左耳仍戴助听器),但她的世界突然变得混乱起来,一边是滋滋啦啦、像收音机一样的电信号,另一边则只能听到微弱的中低频声音。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是人工电子耳蜗做好了她就能够听得懂声音了。”朱立国说,“孩子的康复状况跟家长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淼淼的妈妈陆茹萍就是这样,她说自己把这毕生的精力都给了孩子。她的丈夫是一名船员,一年最多只有几个月在家,她常常要一个人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她放弃了在职场上晋升的机会,最初每周都要请假两次带女儿去做康复。舍不得花钱打车,就抱着女儿坐一个多小时的换乘公交。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在家长之外,听障儿童的康复也有赖一个多层次的支持系统,朱立国说,“上海的大部分孩子,90%左右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上海的聋校目前没剩几家了,几个学校加起来一年也收不到几个听障学生。这既归结于上海政府早期筛查体系、早期康复体系的建立,也归功于融合教育的宣导。这两年,我们还有两个毕业生考进了复旦。”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今,早就从上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毕业,幼儿园、小学都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淼淼不仅伶牙俐齿(关于最喜欢哪一个歌手,她表示绝不服从于妈妈的喜好),还拥有天生的乐感。2017年,她加入上海本地的听障儿童合唱团,在团里位居“C位”。不久,她又被选拔到北京和一位大提琴家合奏录制专辑。那是她人生第一趟旅行。如今女儿长得快跟陆茹萍一样高了,越发有了自己的主意,有时不想听妈妈长篇大论,甚至会直接摘下耳蜗以示抗议——我不听。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张网需要缝合的地方还有很多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并不是所有听障儿童都可以这么幸运。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中国,有听力损失的人有1.3亿,称得上有障碍也就是影响交流的有2780万人。全国每年差不多千分之二的新生儿,有先天的听力损失,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王娟说。她是公益组织“爱的分贝”的负责人,从2012年成立起,他们在全国资助了2万多个听障家庭。在中国,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名患儿听不到声音。听力障碍虽无偏远地区的统计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因早期未及时筛查,偏远地区的迟发性听力障碍患者数量远比发达地区要多得多。tFl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一个耳朵聋了算是几级伤残
  • 跟着学抄书的第一天,
  • 有人摔成残疾,有人缝22针,这8位录节目突发意外的明星令
  • 重温童年经典苦情剧《哑巴新娘》:生命不止,折腾不息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痛批芒果,克死亲哥、残疾自杀!“水手”郑智化,凭什么这么
  • “篮球女孩”钱红艳:4岁因车祸高位截肢,身残志坚游出残
  • 葛杨:用“微薄之力”助力更多残疾孩子实现梦想
  • B超婴儿无四肢,18岁妈妈拒绝堕胎,网友:这妈不是蠢就是自
  • 6岁男孩成为家中顶梁柱,照顾残疾父母:活着,已经用尽全力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