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黄海洲:量宽和负利率已难以为继,货币政策亟需找到新锚
未来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科技创新,尤其在数字化和低碳化方向。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数字化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领域,而数字化已经并将持续给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时,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仍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气候变化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因此,在我们设想的货币体系中,低碳的绿色能源技术也将占据一席之地。这和将体系构建在传统能源(原油是大宗商品)上的提议根本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此外,生物医药技术、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等也都与人类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也都可以在新的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大宗商品为锚将是历史的倒退。如果以大宗商品为锚,将鼓励人类社会回到老路上,抑制科技创新,支持旧发展模式,使人类社会落入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 Trap),回到使用战争、饥荒、瘟疫、计划生育等老套路去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在马尔萨斯看来,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发展水平。通过战争、饥荒和瘟疫等方法虽然可以对抗通胀,但无疑是极其悲惨的。
1970年全世界出现滞胀的时候,全世界重要的智库罗马俱乐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增长极限的重要报告,就是马尔萨斯理论的1970年代版本。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今天回过头看,很多是荒唐的,对经济增长和能源价格的判定都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科技创新。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打破马尔萨斯陷阱的过程。
全球货币寻锚的演进过程,我们认为是这样的:
第一锚:一极主导、一币挂金、体系创设、资本控制、汇率固定、货币固定。就是美国主导,美元跟黄金挂钩,创设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资本是控制的,汇率是固定的,货币也是固定的。
第二锚:一极主持、多币无金、体系弱化、资本流动、汇率浮动、货币变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
如何展望第三锚?我们理解是科技创新、产业进步、通胀对冲、资本流动、汇率浮动、货币股权。货币从固定货币到变动货币再到股权货币,股权货币是国家资本结构里提出的理论,也得到孙冶方基金会的表彰。真正的货币发多少,应该按照国家股权来设计,按照国家资本结构来设计的,应该为国家发展提供足够融资。如果有足够好的投资项目,货币可以根据融资需要相应多发,但多发不是超发。如果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没有融资需要,增发货币就有问题了。当然股权货币包括货币和以本币计价的国债。
2020年前后,市场上有人推崇现代货币理论(MMT)。现代货币理论有很多错误,最主要的错误是认为一个国家发行的国债就是居民或者企业资产,资产越多越好。这个理论的根本错误在哪里呢?从国家股权角度看,如果新融资本的投资项目不够好的话,产生对原始股权的稀释,股价会跌,对应的就是通胀。美元正在面临巨大的稀释成本,这是今天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
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有一部分引用了我写的《全球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一书中的观点,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
再次感谢中国经济50人论坛,让我有机会在长安讲坛跟大家分享和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