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风波背后的“东软系”:A股港股均有上市公司,还有3家正IPO
“东软系”为何如此执着于资本市场?
作者 | 刘钦文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核酸码风波中的东软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同样颇具关注度。东软集团由“软件教父”刘积仁创办,其曾经声称“我们正积极打造一个软件业上市公司创新生态”。
刘积仁所言不假,如今,“东软系”在A股和港股分别有东软集团(600718.SH)和东软教育(9616.HK)两家上市公司。还有3家公司处于IPO进程中。
其中东软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东软医疗在9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算上这次,东软医疗已经4次递交《招股书》,此前分别在2020年6月向沪市科创板、2021年5月、2021年12月向港交所递交。
图源:港交所官网
另一家东软熙康,分别在2021年5月、2022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均已失效。
图源:港交所官网
望海康信则处于上市辅导期,如果3家企业成功上市,“东软系”将再添左膀右臂,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大。
然而从现状来看,几家公司的上市进程均不顺利,东软医疗还被曝通过参股公司转移成本,“东软系”在资本市场究竟能否顺利落子?
一家获百度投资,一家正亏损
刘积仁虽声称“我们正积极打造一个软件业上市公司创新生态”。但从《招股书》来看,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均属于医疗行业。
东软医疗创立于1998年,在辽宁沈阳创办,公司定位于医疗影像器械市场,是以影像设备为基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2021年已安装系统总数计,东软医疗是中国最大的国产CT系统制造商,按收入计,东软医疗在中国CT制造商中排名第五。
图片来源:官网
根据《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2018-2021年、2022年1-6月分别实现营收19.12亿元、19.07亿元、24.59亿元、28.03亿元和15.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0.82亿元、0.93亿元、1.02亿元和2.19亿元。
但其净利润成色不足。根据《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分别于2018年-2021年,2022年1-6月收到政府补助0.98亿元、0.93亿元、1.67亿元、0.99亿元和0.39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补助金额超过净利润。
不过在其优势的市场地位下,东软医疗也得到了多家知名机构的青睐,《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曾是刘积仁创办的东软集团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因独立发展进行分拆,此后陆续引入高盛、通和、百度在线等知名投资机构,其中百度在线为东软医疗的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约1.01%。
历经多次股权变更,目前东软医疗披露,没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过,刘积仁仍然担任东软医疗法定代表人。
东软熙康在医疗行业中的角色则更像一个连接者和粘合剂,且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打造了一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并建立了一个云医院网络,将城市中的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联系起来,与所有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合作,以解决医疗系统面对的多样化系统性问题。
东软熙康以云医院平台服务、云医疗健康服务和智能医疗健康产品三项服务为主,2018-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3.18亿元、4亿元、5.03亿元和6.14亿元,营收在增长,亏损却没有停止,同期亏损分别达到2.32亿元、2.18亿元、1.99亿元和2.94亿元。
东软熙康在财报中对于亏损的原因解释为“持续扩大规模所致。”但通过《招股书》发现,其行政开支的数额不小,2018年-2020年其行政开支分别为1.13亿元、1.05亿元、1.13亿元和2.13亿元,相当于总亏损金额的48.7%、48.16%、56.78%和72.45%。
东软熙康的股权结构也非常复杂,东软集团为第一大股东,间接持股共计27.94%,东软控股间接持有23.42%。刘积仁透过8层间接持股。
图源:《招股书》
实际上,除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东软集团也披露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