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退市危机暂缓解,但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是历史性突破,为后续监管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张欣培 王颖 冯奕莹
编辑 | 杨秀红 陆玲
处于退市边缘的中概股终于迎来转机。
8月26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中国财政部当日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据了解,合作协议是在公告发布前半个小时内签署的。
中国证监会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在解决审计监管合作这一共同关切问题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下一阶段双方积极、专业、务实推进合作奠定了基础。
美国证监会(SEC)主席加里·盖斯勒(Gary Gensler)在随后的发文中表示,PCAOB的检查人员要想在年底前完成测试,必须在9月中旬到达现场。
PCAOB的检查与调查正加速进行。目前,PCAOB已向中国的审计事务所发出文件索求函,并已将作证通知发送给证人。调查员可以在中国香港约谈证人和采集证词。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等公司成为美国监管机构第一批进行审计的中国公司。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但是,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PCAOB主席艾丽卡·Y·威廉姆斯(Erica Y. Williams)强调,“双方协议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将是纸上所同意的文字,是否在实践中真能转化为完全的权限。PCAOB现在必须对之加以考验,才能在12月作出裁决。”
按照美国众议院今年2月通过的《美国竞争法案》,“证券交易禁令”的生效时间由连续三年被认定为“被识别公司”缩短至连续两年。这意味着最快于2023年将对中概股生效。不过,该法案尚未走完立法程序。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能够和美国达成协议,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这一进展,我内心非常欣慰。因为一直以来大家对这个问题,一是不理解,二是比较悲观。实际上前一段时间我也很悲观。如今这一问题终于有了新进展。如果因为审计监管的原因,导致中国企业不能在美国上市,是非常可惜的。”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概股风波发酵升温以来取得的首个突破性进展,是解决困扰中概股由来已久监管风险的第一步。合作协议的签署至少为接下来中美双方监管开展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表明中美监管合作依然是大方向,具有积极的信号意义。”
“这份协议传达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中美之间矛盾不会那么激烈;二是去掉了中概股本身的紧箍咒,为未来中概股的估值修复打开空间,机构投资者在买中概股的时候不会患得患失。”富春山资本董事总经理陈达向《财经》记者表示。
但是,协议签署后,中概股在股价表现上并不积极。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有限,整体表现平淡。在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从中美双方监管层的对外表态上看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更多的细节没有披露。
跨境监管合作破冰
2020年底,美国证监会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法案要求在美上市企业必须满足其会计监管要求,如不能满足,则会被禁止在美国上市交易。该法案成为了本轮中概股危机的导火索。
2021年底,美国证监会对法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披露了实施细则。从2022年3月开始,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被逐步列入退市临时名单与确定名单。截至发稿,目前已经有162家中概股企业在确定退市名单中。
如果中美不能在跨境审计监管上达成某种协议,几乎所有中概股都面临退市危机。因此,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给中概股带来了转机。
中国证监会表示,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通过加强合作解决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符合市场的期盼和预期。
根据证监会披露,合作协议主要就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日常检查与执法调查作出了具体安排,约定了合作目的、合作范围、合作形式、信息使用、特定数据保护等重要事项。合作协议重点内容包括确立对等原则、明确合作范围以及明确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