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退市危机暂缓解,但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PCAOB接下来在中国香港展开的检查和调查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决定中概股是否可以彻底摆脱困境。
按照PCAOB安排,检查员将于2022年9月中旬在中国香港实地开展工作。其将通知审计事务所其检查计划,包括需要检查的具体项目。目前,PCAOB已向中国的审计事务所发出文件索求函,并已将作证通知发送给证人。
收到通知的审计事务所必须通过中国证监会及时向PCAOB提供索求文件,以便快速检查。调查员可以在中国香港约谈证人和采集证词。到2022年底前,PCAOB需要认定其是否能够完成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检查和调查。
“目前的协议是中美双方在经过了艰难谈判之后达成的折中方案,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可能还是会存在分歧和争议,比如审计具体操作过程,到底审计到什么程度。只有发现什么问题再采取相应解决办法。”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郝俊波向《财经》记者表示。
审计细节与时间是摆在当前的紧迫问题。
一方面,审计方面的更多细节仍不确定。“审计工作底稿里面到底哪些信息需要脱敏,脱敏之后获得PCAOB的审查情况如何,这些都不明确。”孟磊表示。
中概股的审计工作底稿涉及敏感信息,而对于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底稿问题较难妥协。8月12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上海石化宣布从美国退市。“中国做出了让步,一些大型国企,为了避免将审计工作底稿交出去,不得不从美国退市。” 郝俊波认为,不过,从长远看依然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当前距离PCAOB最终评估时间仅有三个月。
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竞争法案》,其中包括了参议院先前通过的加速中概股退市的条款,将中概股交易禁令的生效时间缩短至连续两年,即最快于2023年对相关中概股生效。若该提案生效,意味着2022年报披露后大批中概股面临退市风险。
“目前已经是9月,距离年底只有三个月时间,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孟磊向《财经》记者表示。
“PCAOB主席要在12月才能作出最后判定,所以从技术层面看事情还没有完全落定。”高伟绅律师行合伙人方刘表示,“中概股命运是否得到扭转,最快也要等到12月才能落定。”
美国证监会主席也在今年的公开声明中重申了“证券交易禁令”于2023年生效的可能性,但是《美国竞争法案》何时能走完立法程序,甚至是否能最终正式生效,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跨越许久的监管博弈
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是双方十几年来不断谈判的结果。
根据美国2002年推出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所有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要在PCAOB登记、注册,并接受其监管,PCAOB有权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展开常规检查和特别检查,有权要求被调查的事务所提供相关审计材料和证据。但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在经过审批之后,才能通过官方渠道间接向境外提供审计工作底稿。这为之后双方的监管冲突埋下了伏笔。
2010年,由于浑水、香橼等公司以财务造假为由做空,中概股经历了一场始料未及的信任危机。2011年5月,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跨境审计监管合作被首次列入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双方明确提出争取达成双边协议,标志着谈判正式开始。
经过几轮周旋与努力,2013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PCAOB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展中美会计审计跨境执法合作。备忘录签署后的八个月内,中国证监会共向境外监管机构提供4家中概股的审计工作底稿。
虽然中美双方各自做出了让步,但只是暂时缓解了矛盾,执法合作实际落地过程中并不顺利。SEC和PCAOB一直强调,“合作进展缓慢,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仍不确定。”
突破性进展来自2015年9月,彼时,中美双方初步商定,将以底稿“出境”的方式,对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检查试点,通过试点,探索积极有效的日常监管合作方式。2017年,PCAOB和证监会试点开展联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