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新冠大流行后的全球化 如何应对新冠全球大流行 新冠大流行明年年初结束 这个发现,可能重塑新冠大流行历史新冠大流行 “终结论” 何以被提上日程?

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9月14日谭德赛说出新冠大流行终结在望时,WHO正好发布了9月5日-11日的新冠流行病学更新 [3]。那一周,全球新增新冠感染病例高达310万例,此外由于很多国家降低了检测力度,感染有严重低估。单看病例数好像看不到走出大流行的希望。可也是在这一周,全球新冠死亡人数约1.1万人,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疫情的整体走势,在最近几个月以来,全球新冠死亡人数一直在稳步下降,相对于感染病例的波动而言,死亡人数没有出现大的反复。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1截至2022年9月11日全球新冠新增感染与死亡人数变化,蓝线为死亡人数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死亡人数甚至在大幅下降,与前一周比,9月5-11日全球死亡人数下降了22%。而在9月2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新冠流行病学更新里,9月12-18日新冠全球死亡病例比上一周再度下降17%,总数为9862人,低于一万 [4]。细分到全球各个区域,每处的新冠死亡都在下降(详情见下图)。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29月12-18日全球新冠新增感染、死亡变化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死亡的下降趋势比感染更为稳定,意味着新冠的感染与重症及死亡在稳步脱钩。即使感染病例数因为防疫措施的放松、人的行为变化、甚至是新突变株的出现而发生波动,重症与死亡可能也不会再如以往随感染病例的增加而急剧上升了。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这一趋势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在新冠即将到来整整三年之际,或许可以看到新冠对人类的直接健康威胁显著下降。正是由于疫情出现了重症死亡与感染脱钩、死亡病例稳步下降的良好趋势,大流行终结才能被提上日程。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结大流行的前提是防疫目标的调整由此可见,国际社会期待的新冠大流行的终结,一个最关键的前提是将防范新冠重症、死亡而非防感染作为防疫的首要目标。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单看感染病例,全球新增感染数在严重低估的情况下仍然是每周数百万计。更大的挑战还在于,我们没有好的工具能在合理的代价下稳定防范感染。2021年末,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并迅速成为这场全球大流行的主流株型后,新冠病毒的进化出现了重要变化,免疫逃逸成了主流病毒株更替的关键。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听到免疫逃逸往往联想到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逃逸并非只针对疫苗建筑的免疫屏障,也在冲击过往感染带来的免疫防护。例如,奥密克戎BA.2.12.1、BA.4/5亚株对过往BA.1的感染有明显的免疫逃逸 [5]。这种免疫逃逸上的进化带来的一个现象是主流新冠变异株的快速更替。在美国,自奥密克戎BA.1出现后,几乎是三四个月换一个主流病毒株,感染人数也因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6]。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3美国主流病毒株在奥密克戎出现后更替加速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无论是三针最高效的mRNA疫苗接种,还是疫苗接种加突破感染的混合免疫,当下的主流突变株BA.4/5亚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都要比其它各突变株更低 [7]。加之中和抗体随时间还会自然下降,如今,依靠免疫屏障阻断感染已是不可能的任务。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或许也在关注当下多国正在进行的疫苗更新,欧美日韩等都开始用含奥密克戎抗原的二价疫苗作为加强针接种。即便是更新后的二价疫苗,对BA.4/5的免疫反应提升仍是有限的。例如,辉瑞/BioNTech以及Moderna的BA.1二价疫苗相对原始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对BA.1中和抗体滴度的提升还不到两倍,动物模型中,BA.4/5二价疫苗对BA.4/5的中和抗体滴度的提升相较原始疫苗也只有两倍多 [6]。这种程度的改变,不太可能让更新版疫苗成为阻断免疫逃逸越来越强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利器。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免疫屏障指望不上时,有什么工具能阻断新冠的传播吗?只有物理防疫。可奥密克戎自身的传播力又非常强,从今年年初香港BA.2疫情的经历可以发现,除了严格的封锁措施,物理防疫对感染的压制作用非常有限 [8]。在这种现实下,绝大部分国家地区在权衡利弊后,均逐步将防疫目标从控制感染转向防范新冠引发重症、死亡。Pje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防疫目标的调整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专业支持。今年3月30日,WHO推出了一份关于如何在2022年结束新冠疫情紧急状态的方案建议,其中两大防疫目标,第一个目标仍是减少感染病例,但强调了要更关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防护,实质已把焦点转向感染后的重症风险,而非单纯阻断感染。第二个目标则是通过预防、诊断与治疗来减少新冠的疾病与死亡,直接针对疾病防护而非感染阻断 [9]。9月14日《柳叶刀》在回顾至今新冠疫情经验教训的长篇报告中,更是直言今后新冠防疫的重点应是针对有实际临床意义的疾病(clinically meaningful disease)[10]。

相关阅读:

  • 4天报224例感染者辽宁一职校道歉 疫情是怎么爆发的?
  • 北京新增本土55+17 最新疫情状况怎样了?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疫情还没结束世卫又宣布一则坏消
  • 能抑制新冠的千金藤素什么来头 究竟是谁发现的?
  • 中国关于同太平洋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立场文件
  • 5月来至少16城出消费券政策,投放金额超30亿,提振效果如
  • 远离大国博弈,一门心思搞钱,越南趁乱摸着中国过河
  • 核酸检测是为民服务,不是恫吓与惩戒
  • 一家北京餐馆的五月账本:停摆一个月,亏了44万
  • 核酸检测常态化,要面对哪些挑战?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