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颌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进化树上却是一个巨大的空白。
本次带着团队一天发4篇Nature的朱敏院士,其实早在成为院士之前,他就在有颌鱼起源的研究上,做出了奠基性的突破。
2013年,朱敏在《自然》杂志上,一作发表了一篇名为《A Silurian placoderm with
osteichthyan-like marginal jaw bones》的论文[5],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引用次数已经达到了272次。
这篇论文研究的主角,正是大名鼎鼎的初始全颌鱼。
初始全颌鱼生活距今4.19亿年前的志留纪,发现于云南曲靖郊外。
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鱼类从无颌到有颌的缺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改写了进化树。
![](http://imgq8.q578.com/ef/0930/b935cea3fb555fcf.jpg)
![](http://imgq8.q578.com/ef/0930/118d757dbc0fbd3c.jpg)
正是因为初始全颌鱼的奠基,找对了方向,才有了今天4篇论文中的重大发现。
虽然初始全颌鱼填了一个大的空白,但无颌如何到初始全颌鱼依旧存在小的空白,而且其它的问题,诸如软骨鱼和硬骨鱼颌如何分别起源的问题,同样没能解决[6]。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研究者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发现有颌鱼类的起源不晚于奥陶纪晚期,也即4.5亿年前[7][8]。
从4.5亿年前到4.19亿年前,这个时间差达到3100万年,几乎横跨了整个志留纪。
这3100万年的空白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朱敏团队的近期研究,找到了部分重要答案。
这些研究成果如此重要,乃至于《自然》不惜进行了首页展现:
![](http://imgq8.q578.com/ef/0930/60e04f8e3d51de3f.jpg)
第一条鱼:奇迹秀山鱼[9]。
![](http://imgq8.q578.com/ef/0930/b1e1272b9ac6cba7.jpg)
奇迹秀山鱼发现于重庆市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距今约4.36亿年,虽然相比起初始全颌鱼,它的颌骨结构更加的原始(颈关节不灵活),但却是完整的颌。它和初始全颌鱼同属于盾皮鱼,二者具有近亲关系。
这也说明,盾皮鱼这一支,颌骨的进化渊源是一脉相承的。
这个发现把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往前推了1100万,距离分子生物钟显示的4.5亿年已经越来越近。
第二条鱼:蠕纹沈氏棘鱼。
![](http://imgq8.q578.com/ef/0930/5a558592b7adaf4c.jpg)
这是一种小型软骨鱼类,它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有颌软骨鱼类化石,距今4.23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