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鱼:双列黔齿鱼[10]:
虽然大多数鱼类颌上已经没了牙齿,但早期的有颌鱼类是有牙齿的。而且也只有出现了颌才会具有相应特征的牙齿。虽然双列黔齿鱼并非发现的完整的颌,仅仅是23枚有颌类牙齿标本,但这足以证明双列黔齿鱼是有颌鱼类。它出现于4.39亿年前,虽然是软骨鱼,但却把有颌鱼类的最早化石证据往前推进了1400万年。
第四条鱼:灵动土家鱼[11]:
发现于中国重庆市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距今约4.36亿年。虽然灵动土家鱼是盔甲鱼类,属于甲胄鱼的一种,无颌鱼类,但它的发现,却为偶鳍的进化填补了关键的一环。
这条鱼身上发现了纵贯全身的腹侧鳍褶,为了附肢起源的“鳍褶理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在之前,除了“鳍褶理论”还有鳃弓起源论。这个研究结果,同样改写了进化树。
新塑梵净山鱼[12]:
萌萌哒的鲨鱼祖先
新塑梵净山鱼是最古老的鲨鱼类软骨鱼类,距今4.39亿年,它的身体结构为软骨鱼形态学和发育学提供了第一个可靠数据,并且把软骨鱼出现的时间往前推进了2000万年。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几乎在有颌鱼类诞生的最早期阶段,鲨鱼这类软骨鱼类就已经出现了。
理论上,有颌鱼类产生的时间会比发现的先有化石更早一些,所以的确有足够的依据,判断有颌鱼类的确起源于奥陶纪末期,正在处于海蝎子巅峰时代。
或许也只有在那种巨大的逆境中,鱼类祖先才能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进化革命。
最后我们再来整体看着这4篇论文中的五条鱼。
第一篇论文,完全实锤的最早完整盾皮鱼和软骨鱼颌骨化石,这就是板上钉钉,毫无争议。而且有利于未来相关进化支的分类和溯源。
第二篇论文,虽然仅仅发现的是牙齿,但却把时间推到了4.39亿年前,具有发现时间上的前所未有的突破。
第三篇论文,基本实锤了偶鳍的起源和发生模式,同样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第四篇论文,不仅发现了鲨鱼的最早祖先,而且和软骨鱼的起源发生了联系,同样很有价值。
这四篇论文的价值能登上《自然》毫无争议,而且的确值得一个首页。
其实不难发现,虽然朱敏团队的研究,让颌的进化溯源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填了更多的空白,但其实依旧还有更小的空白还需要去填。
希望在未来,朱敏院士还有更大的突破,能建立一个完整的颌骨进化脉络,并且完全弄清楚软骨鱼和盾皮鱼的起源,以及与甲胄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