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创业 人形机器人发展 机器人创业规划 机器人的融资计划打造人形机器人犹如登月计划?我们对话了5位投资人和创业者
腾讯科技:为什么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
王世全:最最核心是因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关注点集中在腿部,对完成日常任务必不可少的手臂及相应的全身协调,技术上更多以位置控制为主,跟环境之间基于力的精细操作及交互不是主旋律,所以对周边结构化环境要求很高,会限制机器人高效率地、举一反三地、稳定地完成日常工作。
另一块瓶颈来自AI。无人车还没完全解决长尾问题。家用机器人面对的长尾更多,它不仅只是开方向盘,整个肢体协调、解决各式各样琐碎的事——光擦个桌子就有成百上千万种可能的corner case。不是单纯一个算力提升就可以。
现在特斯拉通过产业优势和算力优势可以入局,但从技术演进的节奏看,实现真正面向家用、面向全方位价值体现的机器人,是很难的过程。他们核心团队也到过斯坦福我以前实验室的教授那,做过咨询和讨论。
腾讯科技:特斯拉核心团队去斯坦福实验室咨询,主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王世全:一个是跟驱控传感相关,一个是跟抓取相关。再往细不方便说。
腾讯科技:你创业为什么提出做“自适应机器人”,定义是什么?
王世全:它的特点是基于“力觉”自动实时调整。现在力控相互补的一条路线,也是大部分机器人走的路线,是“位置控制”。工业机器人发展50多年,主流是位置控制。逻辑是,先知道让机器人以什么固定路径走,反算机械臂不同关节该怎么动,最终实现固定轨迹。但过程中各类误差和变化,是机器人编程时没法预知的。这类机器人只能沿着既定轨迹工作,通过外部传感器非实时地做些有限调整,开放环境下容易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或者任务失败。这是传统位置控制机器人的最大问题。
要让这个机器人不仅仅轨迹做好,还要在动的过程中实时地适应。比如,擦桌子如果桌子摇晃,人类怎样适应?我们靠的是手的力的感觉和对接触力的实时调整,保持压力恒定,无论桌子怎么晃,贴着它动。这就是力的自适应过程。我们是沿着仿人化道路走,让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更像人的直觉反应。
腾讯科技:除了制造业场景,我看到你们也做核酸采样机器人。像这样一个我们每三天都要面对的高频场景,你们有发现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细节吗?
王世全:一般来讲我过去,检测人员拿试纸,我张开嘴巴去动,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但设计机器人,就要考虑到什么时候让被试者张开嘴,张开嘴以后机器人理论上就开始找你的喉咙和扁桃体,什么时候机器人开始动,动的过程中怎么样让人自然而然地不会避开,什么时候采集完它就结束。人跟人的互动是一个下意识的。但是机器人跟人互动的点,以及机器人不同判断衔接的点,是蛮微妙的。
腾讯科技:你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是怎样的?
王世全:我希望机器人是比较有爱的存在。让人看到内心愉悦,不是冷冰冰,也不必追求纯粹像人一样的外观。我希望技术是围绕着人,让人们从劳累、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去享受生活。如果机器人强于人,去替代一些仍未有劳力短缺的行业,加速人们失业,我并不向往。它是做与不做的取舍问题,是原则底线。
程天CEO王天:
我们终将通过机器人技术推动人类进化
机器人类别: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医疗健康场景)
融资阶段:A+轮
公司估值:超10亿人民币
腾讯科技:先来聊聊特斯拉Optimus吧。
王天:我很confusing。如果出发点是要机器人成为人类的仆人,它是否像人,根本不是核心。核心在于它的手臂和灵巧的手,是否具备人的上肢的作业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