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忻州在线
当下,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快速集聚同时,一些县城人口收缩、活力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趋势逐渐显现。关于这些县城的命运与前景,近年来的讨论不胜枚举。
近日,一些“人口小县”进入公众视野——山西的河曲县、石楼县、浮山县,青海的玛多县等等,从党政机构、事业编制着手,以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机构改革,试图探索出一条重焕生机的路。
折中的方案
“人口小县”是怎样的概念和特点呢?
城叔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进行统计,在纳入统计的2075个县域单位中,全国户籍人口不足50万的县(市)共有1257个,占比约为61.14%。其中,户籍人口在5万以下的袖珍县(市)有90个,5万-10万之间的有116个,10万-20万之间的228个,20万-50万之间的823个。
从全国来看,云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四川等都是“人口小县”相对比较集中的省份。年鉴显示,山西95个县(市),除5个县(市)外,其余90个户籍人口都在50万人以下,其中6个县(市)人口不足10万人。
这些“人口小县”不仅人少,经济也欠发达。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县(市)中GDP低于100亿元的有733个,占比35.4%,其中32个县(市)10亿元不到;全国GDP上千亿的县(市)只有70个。
山西河曲县 图片来源:忻州在线
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巨大反差,同样是这些县城面临的难题。凡是设县,就需要同步设置党政组织和部门,还要配套建设办公场所和科教体文卫等基础设施,每年供养人员、行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财政支出,多半也是“吃饭财政”。
此前出台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将县城功能定位区分为五种,上述“人口小县”普遍接近“人口流失县城”,需要引导其转型发展。
引导的具体方向,其中之一是“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县乡机构设置、职能就与此密切相关。如何实现“适度集中”,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声音与探索。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提交了《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提案,直接给出“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的内地小县先行合并试点”的建议。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袁钢明的主张与李冬玉类似。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边缘小县城,人员稀少,管理起来效率又不高,还要维持其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运转。撤县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单位,减少没有意义的行政开支。
相较于让“人口小县”走向“撤并降转”,眼下山西、青海陆续推进的“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或许是一种看起来更折中、更易平稳推进的方案。
阶段性成果
2019年,山西进行了一次摸底调研,发现全省“人口小县”存在共性问题:财政供养入不敷出,财政支出主要依靠转移支付;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事业单位“小、散、弱”现象突出。
从2020年4月起,山西开始“人口小县”机构改革,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县城列入试点,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试点的是忻州市河曲县、临汾市浮山县,第二批是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榆社县、长治市黎城县。
2021年5月14日,山西省委召开全省人口小县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由时任省委书记主持,将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作为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山西答卷重点内容来推进。
改革进行了两年,成效初显。2022年2月11日,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召开,山西时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郭保民在会上,就山西省“探索人口小县机构改革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向全国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
“发言”之后,几个“人口小县”的阶段性改革成果陆续官宣——
浮山县虽然没有公布机构精简结果,不过5月18日,全省深化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议,选址在该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