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与比亚迪市值 比亚迪赶超特斯拉比亚迪再度超越特斯拉,“金九银十”各大车企表现如何?
新造车企业“金九不金”?
“金九银十”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旺季。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为58.0万辆,同比增长73.9%,渗透率为29.7%。
然而,新造车企业在“金九”的表现迥然不同。
其中,哪吒汽车以1.8万辆的交付成绩保持高速增长,并成为今年首家全年累计交付量破十万辆的新造车企业;成功登陆港股的零跑汽车尽管出现了11.86%的环比下降,当月销量为1.1万辆。
不过“蔚小理”风头不再如前,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阶梯式增长的当下,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并未水涨船高。同时,“蔚小理”股价和市值均有不小程度的下跌,将时间线延长更为明显,蔚来股价最高达到约57美元/股,小鹏最高至约55美元/股,理想一度高至超40美元/股,对比之下,当下蔚来和小鹏股价已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
聚焦9月销量,小鹏汽车销量尚未破万,且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环比负增长,前9月累计销售9.86万辆。“25万辆年销量的目标不太可能实现。”一位小鹏汽车员工对记者表示。
当月“产品经理”何小鹏也经历了惊险一跃——被小鹏汽车寄予拉高毛利厚望、声称“接棒保时捷成新标杆”“销量明年超过奥迪Q5”的第四款车型小鹏G9上市,但凌乱的命名方式、复杂的选配逻辑、主打智能化却在低配车型上不配备任何辅助驾驶功能等备受诟病,上市不到两天紧急调整命名、价格和配置。
用“二次上市”挽回口碑一方面证明了新势力的灵活与贴近用户,但也暴露出行至弯道的小鹏面临着新问题和更大的挑战。
“弯道意味着整个企业正在进入下一代的技术、产品周期,进入到全新的客户需求周期。如何在弯道上把速度控好,又能够把弯过快,这是一个挑战。”何小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7月销量跌出新势力第一梯队,到8月“腰斩”,再到9月环比大幅反弹,理想新旧车型青黄不接的疲软一览无遗,理想ONE降价停产带来的维权风波也让理想站在风口浪尖。
理想汽车9月交付1.15万辆,其中理想L9在首个完整月交付1.01万辆。为了提振销量,理想L9交付仅一个月后,9月30日,理想汽车一次性地推出了理想L8和理想L7两款车型,前者为理想ONE的替代车型,将于11月初开启交付,后者在明年2月底开启交付。
随着“套娃”式新车的交付,理想ONE停产一事逐渐被遗忘,但理想与用户间的信任裂痕,或许会为其纯电动车型埋下隐患。
蔚来汽车9月交付1.09万辆,同比微增2.4%,前9个月累计交付8.24万辆,同比增长仅24%。蔚来汽车已树立起高端品牌的形象,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占据着较高的市占率。但为了用户体验而投入的大量资金、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投入,都让蔚来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亏损额一直在新造车企业中最高。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用了“弯道”一词,“过去一年在终端市场增长快速的情况下,蔚来没有赶上红利。2022年蔚来交付三款新车,并布局大众化品牌,就好像在赛车道上,蔚来率先进入弯道,产品换代就是第一个大弯道。在弯道中速度会调整,出了弯道后速度会重新上去,现在蔚来快驶出弯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蔚来宣布将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不再采用直接售卖的形式,而是通过与租赁类似的订阅模式。
当新势力不再新,“蔚小理”们在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失去先发优势。业内有观点认为,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没有特别完整的谱系布局,需要重新规划、梳理产品体系,也需要充足的缓冲来度过这些阵痛。
传统车企新能源大反攻
今年7月,罗永浩在直播时表达了其对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看法,“传统车企已经明显掉队,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车企已经完全没有机会。”
不过这个观点遭到了不少反对和质疑。
“我认为传统车企的机会是存在的。现下传统车企都在发力,在市场被激活的时候,他们在之前积淀的好的要素和资源就会被充分发挥出来,尤其客户慢慢认识到,并非只有新能源品牌可以做新能源车。”一合资车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