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报考人数翻66倍,10年间报考人数翻66倍,“教资热”的背后是什么?
报考人数比同年高考人数还多,一度导致报考网站瘫痪。近日,“教资热”引发广泛议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在10年间翻了66倍。
教师资格证是进入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敲门砖”,“教资热”的背后,实则还是“教师热”。但在职业准入与师范类专业在一定程度捆绑的环境下,以2021年数据为例,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却占了大头,高达800万人。
为何要考教资?有受访者表达了投身教职的向往,也有人提到是“多一项选择”,还有的认为是多一条“退路”。目前,我国的教师岗位仍存在总量和结构性的空缺,“教资热”将带来哪些变化?
图/图虫创意
“教资”有多热?
要说社会上认可度高的职业之一,教师绝对能排上一号。
但这个职业的火热程度,还是有些令人超出想象。仅以职业准入的教师资格证来看,2021年报考的人数就达到了1144.2万。或许大家对于这个数字感受不深,仅以同年高考为例,2021年全国高考人数高达1078万人,但也没有考教资的多。
获得资格证不一定能成为老师,但想报考正式的教师无证不可。作为进入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工作的“敲门砖”,教资从幼儿园到高校,囊括多层级、多类别。其中,又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与面最广,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要想拿证,一般需要经过四个步骤:参加教师资格笔试;面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最后才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10月29日,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就将举行。日前,由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上述数据引发热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教资的“火爆”有明显的节点。如2015年,教师资格证改为全国统考,师范生也要考证上讲台。
此外,报考也曾有过阶段性的火热。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学科类教师应于201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经过教师资格考试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不得继续聘用其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
政策叠加需求,该年的教资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多了一倍有余。但随着去年“双减”教培机构改革,数据却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反而仍有上升趋势。时下,报考者已较10年前翻了66倍多。
与考研“师范热”相似,“教资热”的实质仍是“教师热”。三个月的寒暑假一直使教师们受外界“眼红”。近年来,多地对教师待遇也增加了保障。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逐步提高。
六大部属师范大学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该校师范生分为公费师范生、普通师范生、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三类。
公费师范生指的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在校期间由中央财政负责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但学生四年毕业以后一般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六年教育工作。华东师大的师范生以公费师范生为主。孟钟捷表示,该校公费师范专业招生计划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本科提前、国家专项、艺体类等招生批次;其中音乐学(音教)专业今年重新作为公费师范专业来招生。
“从录取考生的最低位次(而不是绝对分数)来看,最近两年公费师范专业在多数省份的报考热度较高。” 孟钟捷称,横向比较,该校在不少省份公费师范专业的录取位次高于该校在同省本科批次普通专业,尤其文科类专业一直保持高分高位;纵向比较,在2021年已经有过一次较为明显的公费师范专业录取位次提高的情况下,2022年该校依旧有17个省份的公费师范专业录取考生位次较2021年有所提升。
他还列举了几组数据,比如浙江、山东、湖北、内蒙古的提前批次录取位次较2021年提升了1000多名;四川省今年包括华东师大在内的六所部属师范院校招生559人,一志愿填报人数为8460名,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5,报考热度居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