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报考人数翻66倍,10年间报考人数翻66倍,“教资热”的背后是什么?
“一些纯粹为了考资格而去考资格,即便拿到资格证以后,也未必能够真正地当好教师,所以在选择教师,特别是招聘教师的时候,还是应该更多地看实践、教学的能力。”他说。
此外,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学生更多地选择进入教育行业,会给师范类专业学生带去怎样的影响?储朝晖介绍称,师范院校的学生,因为在入学阶段就是以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目标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更接近教师工作要求。中国新闻周刊还了解到,在不少师范类学生的培养规划中,还包括到中小学实习跟岗锻炼。
储朝晖表示,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曾有一场讨论,教师的来源是仅仅由师范来进行,还是变成教师教育。在取消分配工作后,新的教师来源就包括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后来就形成现在考编的形式。
在他看来,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投身教职,需要有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基础。在当下,他认为,还是需要有更多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进入到教师岗位,“进入到大学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也可能认识到做教师是不错的选择。”相对来说,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在能力结构上也会给学生带去不同。
“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在经过短期的适应后,在工作能力和各方面,未必差于师范毕业的学生。”储朝晖称。
与此同时,相关的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在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基础上,继续在有关高等学校师范生中开展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指出,根据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审核结果划定免试认定改革范围,2017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等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自2022年起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梁挺福表示,当人民教师需要一定的门槛,需要有职业执业资格证,而就读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自然有先天的优势。但当下就业形势不好,更多大学生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这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一方面,教师岗位竞争肯定会越来越内卷,深圳、佛山、杭州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小学老师招聘参考人员学历越来越高,985、211名校、海外50强名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顶尖的大学毕业生流向中小学发展更有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梁挺福称。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提出,评价教师职业是否吃香,要看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实际参加教师招聘的情况。“从全国范围看,中小学教师招聘还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在一些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有的教师岗位招聘甚至遭遇无人报考的困境。”
(文中 黎杨 刘俪 黄缨为化名)
作者:陈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