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涉疆法案’出台后,当下直接冲击出口美国光伏产品的产业链。”刘译阳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抱团应对,完全有能力与美国的制裁措施博弈。
涨价潮影响光伏装机
林峰是一家分布式光伏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开始,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工作的推动下,分布式光伏装机显著提速。“作为国资背景的光伏投资公司,去年与今年都接到任务指标,从省级公司分解至区县级公司。两年的指标相差不多,分摊至区县级公司均为65兆瓦左右,截至10月初,今年的任务已经完成。”
5月30日,江苏连云港一家新能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一批出口欧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图/中新
“业内一般认为适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的‘优质屋顶’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屋顶产权清晰,二是水泥屋顶,发生破损的几率小于彩钢瓦屋顶,三是屋顶不被遮挡,此外还要考虑企业有足够的消纳能力。”但是以林峰公司所服务的区县而言,今年“优质屋顶”已经是凤毛麟角,足见近两年分布式光伏装机进展之快。
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达到历史新高54.88吉瓦,李响预测今年的数字颇为乐观,“今年相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预测为95吉瓦左右,甚至有可能冲击100吉瓦。”
但是刘译阳表示,虽然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达到历史新高54.88吉瓦,但受制于硅料供给与价格,弱于预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去年12月中旬将全年新增装机预期下调20%,从55吉瓦~65吉瓦降至45吉瓦~55吉瓦。
硅料价格上涨对新增装机规模的影响持续至今年,刘译阳介绍说,从今年装机情况来看,集中式、分布式、户用光伏基本上“三分天下”,改变了原有“分布式+户用”与集中式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主要原因便是集中式光伏对组件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市场对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总量预期在80~100吉瓦,全球可能达到230~250吉瓦,但国内四季度装机量仍然需要看硅料价格是否如外界预期的那样下降。
当光伏产业链上游因硅料价格上涨获利颇丰之时,一旦影响装机,整条产业链也会遭遇“反噬”。
近两年实际新增装机与预期之间的落差便是证明。“四季度没有往年的抢装了。2021年光伏供应链价格不断上涨,革了装机人的命。从12月开始,装机人要革供应链的命了。”硅片头部企业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在2021年11月底的一场论坛上曾发出警告。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比较清晰,投建之后,以优于电网电价的价格向企业售电。无论是电网电价,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电价,都有峰谷电价差,综合测算,电网电价为0.8元/度,而公司投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电价为0.6元/度。”林峰说。
这让电价优惠力度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国企对于投资回报率有更多硬性要求,很难像民企一样以低价竞争的方式薄利多销,以0.6元/度的售电价格核算,分布式光伏电站收回成本需要七八年时间。”
显然,基于优惠电价所建立的光伏电站投资收益模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当光伏组件售价接近2元/瓦,组件占据系统的成本会达到一半,系统成本要超过4元/瓦。原本当组件价格为1.6元/瓦时,整体装机成本约为3.7元/瓦。
“分布式光伏电站电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光伏组件价格波动影响”,林峰眼见光伏组件价格近两年从每瓦1.7元、1.8元的水平一度突破2元/瓦,再到如今回落至1.9元/瓦。国金证券研报显示,涨价潮前,2020年组件全年均价为1.57元,同年,硅料价格达到50元/公斤的最低点。在去年年底硅料最为紧俏时,公司订购的组件无法及时到货,甚至出现组件企业宁愿撕毁合同赔偿违约金,也要涨价销售的情况。
李响认为,1.95元/瓦的价格是组件厂商与下游光伏电站投资方尚且能达成的平衡点,过去近两年,硅料价格往往涨至光伏项目无法开工才会停止。“如果组件价格继续上涨,势必导致光伏项目投资收益率变差,但是今年央企、国企光伏项目上马压力较大,1.95元/瓦的组件价格已经属于踩着投资收益率红线在投资。”
刘译阳也认为,当下超过1.9元/瓦的组件价格如何继续上涨,光伏电站将无法承受。“当然,能否承受很大程度是相比此前预期而言,贷款利率高低、投资收益率期待值的高低都会影响对于成本升高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