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只能用传奇来形容!
解放战争爆发后,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打了7个胜仗,歼敌5.3万余人。
鲁南战役击溃国民党第一快纵队,歼敌5.3万余人;
莱芜战役,短短63小时,歼敌5.6万余人;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第74师,歼敌3.2万余人;
济南之战,消灭了十几万国民党人;
淮海战役指挥60万大军,歼敌无数。
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粟裕的散叶是歼灭敌人最多的野战军,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毛泽东后来评价很高:谁不知道你在解放战争的华中粟裕!
然而苏羽却像一个跨空出身的战士。解放战争前,几乎没有存在感。稍微熟悉党史军史的同学,都会对粟裕感到陌生。他在红军中打过仗吗?为什么他一直默默无闻?
对于这个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粟裕的敌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这个苏羽是哪里来的?
日本特务组织为了查出粟裕,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粟裕的机构,但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才搞出一个123。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的第一个对手,指挥苏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李默庵,出身黄埔一期,自诩打仗不差,但在苏战役爆发前对粟裕一无所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上级顾那里得到一个消息:“粟裕个子不高,文质彬彬,沉默寡言,杀气腾腾。”另外,苏羽喜欢吃辣椒!
在美国斡旋期间,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邀请粟裕到徐州会谈。为了尽地主之谊,顾请苏羽吃了一桌子山珍海味,但苏羽一口也没吃。在美国人面前,顾觉得很丢脸,于是多次邀请苏羽点他喜欢吃的东西。
然而,苏羽很固执,所以他点了一盘油炸辣椒。他一听到这道菜,辣椒炒辣椒。除了湖南人没人会这样吃。顾朱仝知道苏羽是湖南人。
至于其他的,比如粟裕在哪里学的军事指挥,在红军中的地位,他基本上一无所知。这苏羽仿佛从石头里跳了出来。
为什么粟裕在红军时期默默无闻,却能在解放战争中大显身手?
这个原因肯定很复杂,今天就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个原因是苏羽没上过军校,起点有点低。
军队现代化后,战斗越来越职业化。大部分军官需要军校毕业,很少有军官是从“大兵”提拔上来的。
自北洋以来,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不读军校不能当军官,但实际上,读了军校的是人才,进了军队的是天生的军官,没读军校的是军人。军官和士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那时候官兵叫“丘八”,一辈子都是兵。比如冯玉祥就因为丘八的出生而被称为“布衣将军”。
事实上,北洋军阀的大人物大多也在军校学习过。当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归国人员最多,其次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干部的军校,即黄埔军校。
一般军校毕业后,学员从见习排长,也就是最年轻的军官做起,得到一点点晋升,最后成为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但大多数士兵只能做到士官军衔,也就是班长,是士官而不是军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粟裕没在军校学习就吃了亏。他参军的时候,没有在军校学习。粟裕生于1907年,1925年考入省立第二师范,在校期间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随同学从第二师范转战武昌,分配到叶挺二十四师教导大队。苏羽担任学生班长。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当时,粟裕是起义军总司令部的警卫班长。
应该说,粟裕参加革命较早,入党也较早,但起点很低。他从显示器开始。
相比之下,1907年出生的林彪,1925年7月考入黄埔四期,1926年11月毕业入伍,与粟裕参军时间差不多。但林彪参军后在25师73团当见习排长,也就是实习的意思,很快就成了正式工,起薪比苏高得多。
如果在国民党军队里,没上过军校的粟裕可能一辈子都是军人,但不在黄埔读书还想当军官,那就相当难了。
但是,红军还在初期,一方面军官的储备没有国民党多,另一方面共产党的队伍中没有阶级。于是,他虽然没上军校,但更早入党,加入了教导队,这让粟裕有了升迁的机会。
当林彪、粟裕在南昌起义的余部,最后带着8800人到达井冈山时,毛泽东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队伍虽然很多,但真正学过军校、有知识的并不多。南昌起义的余部改编为红28团时,成为苏区最强大的部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