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汁是什么?
胆汁是肝脏中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消化液”。经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进入消化道(十二指肠),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能参与维持肠道正常的PH值和肠道菌群的微生态。
第二,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
造血→肝脏代谢和胆汁合成→经胆管排入肠道→染便→部分被肠道吸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进入血液→返回肝脏或进入尿液。
三。胆汁不进入肠道会怎么样?
1.胆汁是碱性的。如果过多的胆汁(在500-1300ml甚至更多)通过其他方式(如PTCD)排除,机体会丢失过多的碱性物质,机体内环境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立正!!喝汽水也不会改善这一点!!什么奇怪的“碱性水”会更耽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对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保护危害很大,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
2.胆汁中的“消化液成分”会大量流失,可造成脂肪成分的吸收障碍。虽然我们应该控制脂肪的摄入,但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影响了营养素的摄入,势必影响患者的恢复。
3.胆汁不足不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维持。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里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好细菌”,是因为它们与我们是相互共赢的。肠道菌群在营养代谢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正在被深入研究和认识。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代谢性疾病或肿瘤进展。
4.胆汁最重要的成分是水。这部分液体不断的排出体外,并不会让人马上感到不适,但是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大量水分的丢失也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5.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是胆红素体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什么时候开始喝胆汁?喝多少?怎么喝?
刚引流后,胆汁往往成分异常或伴有感染。当胆汁呈金黄色、粗细适中、相对稳定、无沉淀物和脓液时,就可以开始喝回胆汁了。每天喝的胆汁量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每天的引流量在500~1000ml时,至少要喝一半引流量,即250-500ml。只有这样才能预防上述并发症。喝胆汁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但一般是将排出的胆汁过滤后再喝。根据自己的情况,每次喝50-200ml。快喝,爱吃什么吃什么!比如口味比较浓的巧克力和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