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统生活文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捕鱼是黎族先民最早的生产活动,船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和重要的生活场所。后来,为了遮风挡雨,抵御野兽的入侵,李的祖先创造了船屋。船形屋是海南黎族具有浓郁风俗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类型。因其外观像船篷,内部像船舱,故名“船形屋”。李船屋的建造工艺比较简单,尚未采用先进的铆钉技术。房子的构件用藤皮和野麻皮绑起来固定。同时,构件之间的连接设置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以更好地抵御台风。[9]。船形建筑反映了黎族人民如何结合土地和气候的经验,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反映了黎族人民朴素自然的生态建筑思想和生活习惯,保存了黎族人民古老生活习俗的历史记忆。
(3)保持黎族民俗文化的纯净。
民俗是人们创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它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残余的一面。文化的抛弃与传承,是新一代人选择的结果。社会变迁也会让一些文化现象倒退或者错位。
大多数黎族人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直到现在,一些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仍在从事类似农耕和烧荒的生产生活。民俗具有浓厚的农业文化特征。如今,高科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与农耕生产方式形成巨大反差,进而对民族文化产生细微差别。在古代黎族社会,民间崇拜因古老的神话传说而得以保存。黎族人认为这些祭祀可以使人丰衣足食,子孙满堂,六畜兴旺,从而避免一些不幸的事情。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意识到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现象,原来迷信的一面并没有被摘掉。纹身对黎族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纹身的过程中,他们没有采取任何缓解疼痛的措施,但是老一辈人还是坚持纹身。他们都以为“不纹身,祖宗就不认你”,反映了祖先崇拜对他们思想的禁锢。在现代社会,如果人们仍然坚持纹身,仍然有不科学的崇拜信仰,拒绝高科技的使用,保留落后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就得不到解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可见,落后的文化造成了孤立和贫困,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这是文化弱势的症结所在。所以弱势文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也需要淘汰。
在传承的过程中,文化是每一代人的知识、情感和选择。“传统只能改变,不能割断。如果切断传统,也会破坏民族文化。”黎族织锦扎染、柴火舞、制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竹藤编织、剪纸等重要民间手工艺,这些文化价值高、民族特色突出的民间文化需要深入挖掘,更好地保护和优化。同时,如果不去挖掘和保护黎药的一些技艺、民间秘方、歌谣,那些濒临失传的秘方、歌谣,时间过后就不会延续,必然会消失。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损失。但是,与过去相比,李社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状况。传承不仅仅是文化中优秀部分的简单传承,更是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使之与新时代有一个交融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边缘化,才能让民俗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开发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海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岛。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旅游价值。大众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焦点。民俗旅游是一种高端文化旅游。举办民俗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当地的人文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让游客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达到舒适和精神陶冶的旅游目的,达到高质量、饱满的游玩状态,提高游玩质量。因此,民俗旅游成为许多游客愿意追求的一种旅游,也是国家旅游项目之一。
(一)黎族民俗旅游资源
黎族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上面说的服装、建筑、节日等资源,还有以下几点:
1.美食民俗
竹筒饭、山岚酒和鱼茶都很有名。山酒香气独特,入口甘甜。它有“李美酒”的美誉。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也是产妇进补的上乘之品,也是招待客人的佳酿。竹糯米,异国美食,是贴身男仆的美味佳肴。香糯炖饭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所以也享有“一家做的香喷喷的饭,百家闻香”的美誉。鱼茶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趁热把鱼和米饭一起搅拌,加些盐,密封在陶罐里十天。那么鱼茶就可以了。鱼有酸、甜、香三种味道,是中外食客最爱的饮食。
2.娱乐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