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吴军更喜欢从自身的客观原因来看待一群可乐消失,同一棵树结出不同果实的现象。这是一个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的结果。
商家追求利润,一切最终都在市场。简单想象一下:如果消费者不改变口味,即使是合资企业,消费者还是更喜欢买本地可乐。那么商家会放弃自己明显的、现成的利益,反而减少本土品牌可乐的生产线,甚至最后倒闭?
同一棵树结出不同的果实,这其实是一种市场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一方面,市场状态不同。在本土可乐盛行的年代,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饮料种类并不多,甚至只有碳酸饮料。在单一、同质化的竞争下,加上国际大牌的到来,可乐这个新生、年轻的地方怎么可能是对手?甚至合作也大多是刺猬之间的拥抱。
另一方面,现在,饮料市场的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品牌种类繁多,消费者的选择也很多。除了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有各种果汁。以前北冰洋和百事可乐的合作是同质化的合作,无论怎样都会互相伤害。饮料市场发展至今,百事与康师傅的合作都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初期消费者更愿意消费“进口货”。或许是因为技术的差距导致口味的差异,使得消费者在市场初期更愿意选择“进口产品”。
但是,从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在最初的消费习惯之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进口产品是一个普遍现象。
比如几年前,三星、苹果等品牌主导手机市场;比如这几年的化妆品市场,日系化妆品和韩系化妆品品牌在掌权。
也许行业内外有暂时的差距,但差距背后不仅仅是选择,还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毕竟我们都是普通消费者,不是行业专家。
我们总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有些品牌,有些人,留不到春天。
也许时期的企业和个人有阵痛,但阵痛过后,发展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