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水肿或皮疹。水肿或皮疹我们一定要艾灸,对病情的改善和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我在治疗膝关节积液、腱鞘炎、疱疹等问题时,重点是运用局部取穴的原则,重点艾灸患处,往往效果比较理想。3.根据症状选穴
有些病其实是脏腑系统或全身气血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某条经络的问题。经外加穴属于整体调理,根据症状配穴。
如失眠、经量多、昏迷等,不能按以上两条原则取穴,必须根据病的性质进行辩证分析,找出是脏腑与哪些经络关系到综合配穴。
根据症状取穴是临床最常用的原则。毕竟,很多疾病并不是单纯的某个脏腑出现问题引起的,尤其是很多慢性病,病因复杂。根据症状施灸,疗效更佳。
我举个例子。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我们用盐灸百会、气海、关元或神阙穴,可以温阳益气,助阳壮体。小儿急性腮腺炎可以灸交孙穴,胎位不正可以灸阴穴。这些是根据症状取穴的类别。
以上是艾灸最常用的三个取穴原则,经常组合使用,主要有六种配穴方法。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d/48326ff5b9d12dee.jpg)
配穴法
1.这条经络的配穴方法:如果只是某条经络的问题,就选这条经络上的穴位即可。比如肺病咳嗽,我们选择肺经。以上中府、列缺、孔嘴穴就可以了。这种配穴方法实际上是根据经络配穴的原理。
2.内外配穴的方法:这个方法前面已经讲过了,也是按照经络配穴的原则进行的。根据脏腑经络的内外协调来取穴。上面我们已经举了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
3.同名经络的针法:也许初学中医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同名”。其实我们的十二经脉是有全称的,不是简写的“肺经/胃经/脾经”等等,比如大肠经全称手阳明大肠经,胃经全称手阳明大肠经。名字叫足阳明胃经。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d/25742c59c0993a4a.jpg)
比如我们牙疼,一般会选择合谷和内庭穴,因为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内庭穴属于手阳明胃经足阳明再比如头痛,我们也会选择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
4.上下配穴法:简单来说就是为身体的上下肢选穴。其实在艾灸的实际应用中是相当常见的。很多人艾灸后容易上火上身。我们都推荐艾灸下肢穴位,以达到上火的目的。
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配穴方法,很多也是上下穴。比如前面说的牙痛,合谷配内庭穴,脱肛或者子宫脱垂,我们常用的是百会和长腔。
5.前后配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