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过午不食不是中医理论!不吃晚饭的好处只有这一个…
更易发胖
长期不吃晚餐容易营养不良,身体的代谢将会降低,肌肉溶解越多,脂肪代谢受到影响,从而更容易长肉。
不能盲目“过午不食”!

根据前边的内容来看,不吃晚饭似乎没有益处。那么,古人“过午不食”的养生方式,难道是错的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别着急,您往下看!
古人吃饭是一天两餐,但并不是过午不食,他们吃饭分别为上午和下午,不吃中午饭。
第一顿饭叫朝食,一般是上午9点开始吃。
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下午4点开始吃。
真正的“过午不食”其实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并非源自中医理论,所谓的“午”就是午间11点到13点,也就是说,过了13点就不能再进食了。
而且,更打击人的是,出家人是允许午后吃茶羹和“药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
所谓的茶羹并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叶、葱、姜、枣、橘皮、(食)茱萸和薄荷等食物,同样有补充能量的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现代人遵从字面上的“过午不食”理论,从下午1点算起,到第二天早上7点吃早饭,两顿饭之间隔了18个小时,而胃4~6小时就排空了。
每天饿着肚子“假养生”,这将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
而且,再进一步说,古人“过午不食”后边还有一句话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点,夜生活还没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