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脑梗都是由房颤导致的,如何控制风险?3大武器来帮你
说起房颤,很多朋友可能并不陌生,这是一种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在存在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老年人身上发病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生房颤的概率高达7.5%。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下房颤的风险以及防治方面的相关话题。

什么是房颤?
大家都知道,人正常的心跳频率通常在每分钟60次到100次左右,而指挥心脏跳动的重要部位叫做“窦房结”,所以我们将心脏的有节奏跳动称作窦性心律,但当某些因素导致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每分钟350次以上,而且也不具备节律性时,心房内的部分肌纤维就无法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收缩,而是毫无规律地乱颤,这时候心房也失去了整体上有效的机械收缩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房颤。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本身是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疾病问题,而这种疾病还会带来的进一步的健康风险,最常见的就是血栓的风险。当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法进行有效收缩,而使血压在心房内形成滞留或形成涡流,滞留的血液中的凝血物质逐渐聚集形成栓子,附着在心脏上形成附壁血栓,而如果附壁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血管,就有可能形成脑血管,外周动脉血管等血管的堵塞,引起栓塞的问题。房颤带来的脑卒中风险,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多数心源性脑卒中的人群,其病因都与房颤问题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20%的脑卒中,都是由于房颤导致的心源性脑卒中。

除了脑卒中及外周血管栓塞的风险以外,房颤问题还有两个方面的危害,首先是房颤问题可能会加大心衰的发生几率,长期的房颤问题如果得不到控制,心肌纤维长期“乱颤”,心脏功能也会逐渐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心衰的风险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房颤还有可能导致冠心病患者心梗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房颤发生时,心肌耗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负担,从而引发急性冠脉堵塞,出现心梗的风险。
房颤治疗有三大武器
对于房颤问题的治疗,主要应该从3个方面入手——

心室率的控制是房颤控制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美托洛尔等,以及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都是常用的一线药物,通常建议将心室率稳定控制在每分钟80次以下。
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进行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导致脑卒中的重要风险预防方法,结合相关评估模型,年卒中风险超过2.2%的患者,就应该给予抗凝治疗,而年卒中风险大于1.3%的患者,也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房颤预防抗凝治疗药物,通常以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为主,而不是阿司匹林,房颤患者是否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应当结合心血管风险情况来进一步评估。

除了上述2个方面以外,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和风险预防的重中之重。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发现的房颤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为阵发性房颤,但每年会有5%到1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发展为持续性房颤,而在持续性房颤成功进行心脏复律的患者中,又有高达20%患者会出现房颤的复发,因此,维持窦性心律,对避免房颤患者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以及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预防复发,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索他洛尔优势显著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控制房颤病情发展,减少复律后房颤的复发,控好窦性心律都是重中之重,而在用药方面,我们今天重点来为大家介绍一个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线用药——索他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