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机制”如何让玩家越陷越深?
“羊了个羊”就游戏本身来说,无疑在吸引用户、增加粘性方面是成功的。
中科院心理学专家指出,任何具备“成瘾”属性的事物,必然存在内在满足感,没有内在满足感,就不会存在需求。
在“羊了个羊”的游戏里,玩家们“痛并玩着”的心理,更像是心理学上的“老虎机效应”。
“加入羊群”的口号、“今日头羊榜”的排名带来的竞争感,带来“为地区争光”的虚拟荣誉;随着挑战次数的积累,越重复越让人“念念不忘”,以至于“才下手头,又上心头”。
最终,广告流量才是目的。先用简单的第一关“把羊骗进来杀”,再用“只差一点就成功了”的第二关吊着“驴”去“屡败屡战”。游戏过程中,明明胜利在望,却陷入僵局,那就看广告换取小道具或者复活的机会吧,30秒的广告早已经准备好了。
有网友上传了一张图,精确计算出了玩游戏需要看广告的时长,让很多人咋舌:原来30秒一个的广告积累起来居然“杀”了我们这么多时间。
这种行为是否应监管?
9月15日,一张“流量主数据日报”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半天内“羊了个羊”收入就达468万元,月收入高达2564万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吐槽。
面对争议,游戏制作方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图片是假的,并否认“日入468万”。
那么,像“羊了个羊”这样需要通过观看广告来换取通关的设置,是否需要监管呢?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谈了自己的看法。
盘和林表示,“羊了个羊”这个游戏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通过用户观看广告来获取收益,类似小游戏本身并不收费,对于游戏权益来说,这算是一种利益交换,玩家看广告玩游戏,游戏制作方以广告将流量变现。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过度监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