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高管必知商业理论(一):死海效应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是很常见的:团队里没有出众的新人,只能寄希望于年龄较大、有经验的人来承担重任。而这样的人虽然业务能力较好、对公司事务也比较熟悉,但往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短期看利于企业稳定,长期看不利于企业创新与发展。
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竞争力,就要避免那些刚入职的"新血液"变成老气横秋、不求上进的小白兔。等到真的要"北伐"的时候,只能求助于老员工,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非常悲哀的。

小白兔如何处理?
今日资本的总裁徐新曾表示:"干掉白兔型员工是最难的,处理不好很容易激起普遍同情,从而在大多数人心中形成'管理者缺乏人情味'的观念。"

那么"小白兔"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小白兔"的产生和管理密不可分,企业招人都有着层层考核,为什么最初看起来积极优秀的人,来到公司几个月变成了小白兔?是人心隔肚皮,路遥知马力吗?非也!
第一,新员工之所以变成小白兔,也许是放错了位置,或者受企业固有消极氛围影响。
小白兔为什么看起来人畜无害,因为他们会用热情和友好的态度包裹住企图心、功利心,惯于用讨好上级的手段来谋利益,这是庸人的做法。为什么庸人的做法能够行得通?这要看其上级是否吃这套了。
你享受被小白兔跪舔的感觉吗?如果是,那真的不怪小白兔。

第二,激励能者,转化弱者,粗暴裁员不可取。
任正非曾说:在我看来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得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马云说:员工有三种,野狗型、猎犬型、白兔型,一个公司最好的员工是猎犬型的员工。如何训练猎犬?有能力的人做出业绩,立刻就能得到奖励。这个比喻也许不够恰当,但道理大家都懂。
其次,讲了这么多小白兔的不好,你有真正了解过自家公司小白兔的真实想法吗?作为管理者,"你是否让员工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本职工作"(马斯克对管理者的评判核心)?有没有解决他想为公司奉献能量的时候遇到的阻力?
在公司框架内解决员工的切身需求,这是每一个管理者的义务,因为只有在了解员工试图去做的事情的基本原则,管理者才能避免"以错误的基础为基础"(马斯克)。
管理是一场关于人的游戏,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基于这条原则来看,"死海"便可不"死","小白兔"也能变成"草原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