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就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重拳出击,这些手机厂商也没闲着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宣贯部署会,会议上有关部门要求各互联网企业要狠抓落实,切实保障重点问题整改到位。据了解,出席此次部署会的包括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拼多多、百度、新浪微博、快手、华为以及OPPO等主要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负责人。
其实近几年来,得益于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互联网行业在用户隐私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和成效:例如深圳市就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明令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等方案;还有在国新办举行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的暂行规定》,可以这些措施为进一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以及标准保障。

当然了,要想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单单只有政策的支持恐怕还不够,智能手机作为现在人们最重要的智能设备,同时也最容易暴露个人隐私,那么各大手机厂商们如何推出具体措施来杜绝隐私泄露的情况出现,也就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最近,从企查查网站了解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名为“号码隐私保护方法”的专利,据了解这项专利可用于软件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号码隐私保护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终端,将会很好地解决现有的用户号码容易泄露,影响到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除此之外,华为音乐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并不会直接使用用户的原始个人数据,而是将这些数据严格打乱处理,变得无法和用户本人相关联,再基于无法关联个人的数据进行服务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中不仅是华为独有这些功能,其实另一家国内的一线大厂,OPPO在保护用户的隐私方面也是“高手”。首先OPPO手机搭载的ColorOS 11.3系统加入了全新的隐私替身功能,只要我们在手机的设置中点击隐私找到隐私替身,就能够自主选择针对各个APP开启该功能了,而当隐私替身功能开启后,如果APP需要提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时,手机会反馈给APP一份空白信息,并不会暴露真实的个人信息,尽可能地杜绝了个人真实信息被APP捕捉。

除了隐私替身,权限管理也是保护个人隐私的一道“大闸”,该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APP使用麦克风、相机、图片等权限,我们不仅可以拒绝APP的申请请求,还能够在权限使用中查看APP申请权限记录,这样就能有效防止APP后台截屏录音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户有一些隐私图片,或者是重要文档的话,还可以使用OPPO手机中的私密保险箱功能,这样一来只有输入特定的密码才能查看这些私密内容,而且私密保险箱中的内容即使是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也不能查看信息,必须得移除才能查看,这种保护措施做得还是相当的到位。


不得不说,在现在的智能时代,AI大数据早就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在关心着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而国产手机品牌里例如OPPO这类手机系统中采用的安全隐私防护功能无疑能让我们倍感安心,系统分身,隐私替身,权限管理以及私密保险箱等众多保护功能的层层加码,正好体现出大厂担当,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各家手机厂商在这一方面会做得更好,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