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不仅钱包被掏空,对未来的信心也在被掏空,不安全感会进一步扼杀消费。“看好自己的每一分钱,让一切非必要消费见鬼去”。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曾警告:
“由于中等收入群体本来易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结构快速变化的状况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会上升,内心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而失去工作,现在的中产生活水准降低,甚至有坠入贫困阶层的恐惧。”
03看好你仅剩的“口粮”
2022年终究不是2018年。
“从现在起,看好手中的现金流,紧紧握在手中,不要进行任何投资……”
类似的忠告在过去数年反复出现在舆论场上,唯有今天它更像是能够打动所有人的“金玉良言”。
2018年“去杠杆”期间,中国也曾遭遇一场关于消费降级的焦虑:拼多多爆火,方便面、榨菜消费也出现难得反弹,其中方便面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0%。当年,消费降级当选了年度十大热词之一。
但其实当时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高达9%,并且当时消费降级的提法本身也是有争议的: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中美贸易战,人们感受到“钱越来越不好赚了”,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彼时消费升级仍然是消费市场的主要趋势。

2018年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同时出现
可2022年终究不是2018年。
与新冠病毒相处的两年多,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如果说2018年的“消费降级”是考虑“如何花钱”的问题,那么2022年的消费降级则上升到“无钱可花”的严重性。
前者是消费结构的范畴,后者则是更严重的消费体量问题。
早在2021年,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曾披露,2010年至2019年,国民储蓄率从50.9%下降至44.4%,其中,居民储蓄率由42.1%下降到34.8%,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
甚至有猜测认为,因为日常生活开支更高,房贷和车贷等其他固定开支无法避免,困境中的城市白领人群面临的不仅仅是储蓄归零的境遇,甚至可能背负更大的负资产。年初曾有高校教授提及,当时国有四大行已经起诉了20万断供的业主。
因此,今天我们面对的几乎是全局性的消费降级,甚至要思考一个基本的国民生计问题:在不利的大环境下,一个人的劳动所得,究竟是否还能达到他日常生活开支的基本水平。

露营风潮是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和潜力的又一例证
04尾声
中国的中产阶层一直被视为中国城镇化、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实残酷地让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个阶层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