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第一条底线,是行业的红线:金融安全是国家最关注和敏感的
政策松紧的变化,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上一种磨合协调,追求平衡的过程。
地方政府想要的,和国家想要的,包括市场需要,其实完全有可能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有一条主线和规则框架来进行约束和引导。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家想要的是指标达标,稳健长远可持续,而很多地方政府更看重指标,甚至为了指标的达成,会进行一些超纲的操作,所以国家就必须要提前划出安全,生态,金融等等维度的红线,制定一个基本规则框架,然后让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政府在这样的框架里面去发挥职能。
所以很多城市就不会为了短期的业绩和指标,去大力搞类似于矿产,造纸,皮革这样的重污染,但是经济效益很好的产业,有规则框架,就相当于有做事的准则。
回到房地产经济上来看,从国家的规则框架这个角度出发,首当其冲的红线是什么?
是金融安全。而这个行业红线,调控底线,其实在曾经的行业龙头,头部民营房企代表恒大的经历和一路表现,就得到了证实。
几个细节值得回顾:
- 2021年开年,郭树清:房地产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
-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作书面致辞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
- 到了2022年5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受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影响,房地产信贷风险有所抬升。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五大国有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末有所增加,且部分银行增幅较大。多家银行负责人表示,当前的风险属于局部性、阶段性,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很明显,从灰犀牛,到个别问题,再到风险总体可控的表达。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恒大就是个别问题的代表,这是央行在2021年记者会上的公开回复。
什么是个别问题?并不复杂,那就是恒大这样大量从境外融资的房企,无论是规模还是风险,已经触及到了国家对国内金融安全的红线。
海外资本的钱哪有这么好拿的?一般来说,这样的投机资本只会支持两种具备确定性的中国企业,一种是类似于阿里巴巴这样有垄断表现的行业巨头,另一种就是恒大这样有可能“大而不能到”,能够一定程度上绑架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的规模行业。
恒大,就成为了境外资本想要在中国国内制造债务陷阱,威胁中国金融信用的载体和伏笔。
为什么境外资本,连中国国企背景的股票都不买,因为这些资本都是投机资本,都是掠夺资本。
境外资本的如意算盘非常的响:要么蹭行业优势,躺着赚钱,但凡是资金有一点风险,就利用规则,汇率操纵,甚至是资本挤兑,通过金融手段一举攻破一国的经济防火墙和金融系统。
这才是境外资本的本性所在。而中国也通过现实证明了,在中国外汇管制,资本节制的环境中,玩这样的金融手段,此路不通!
恒大违约是不是到2022年没有什么新闻了?按理说人民币汇率贬值,恒大销售受阻,应该偿债压力更大,会有更大的问题爆发出来,但实际上,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说明国家已经出手,全面解决恒大被境外资本扩张所酝酿制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