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阿里巴巴一样,其实恒大的结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金融安全,国内经济防火墙,不仅仅是房地产,是所有中国经济行业,都绕不开的第一底线。
从这条底线认知出发,结合2022年行业和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救市场,托举楼市,可以。但是在金融层面上对行业放松,不可以。
恒大不是个例,还有多少大小房企,还被美元债约束着?风险不出请,行业不会救。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房住不炒的底线,是谁都不能触碰的
2022年,全国多地花式松绑楼市调控,但是市场反馈乏乏,是不争的现实:
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各项数据指标可谓“惨烈”。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12个月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而房企一季度拿地面积仅为13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了41.8%。
市场信心亟待恢复,但仍在艰难博弈。
百强房企1-4月累计业绩规模同比大幅降低50.2%,降幅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4月单月业绩同比降低58.6%,环比降低16.2%,环比降幅大于近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房企偿债压力依然有增无减。
行业变局之大之快让地产人措手不及,大部分房企开始调降全年销售目标,这是在市场下行压力下,这是房企“悲观预期”最直观的表现。
造成这样的低迷行情,原因和过程自然不用赘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直击要害看本质,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问题就出在信心和预期上面。
信心和预期的问题怎么解决?太简单了,行情治百病!
这个只要有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大跌阴跌还是跌跌不休多久都没问题,但凡是有连续几天的行情回调和牛市表现,马上信心和预期就能得到恢复。
对于楼市其实也是一样,别说房地产行业和市场知道,难道汇集了人才精英的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不知道?
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明摆着的解决方法不用,那就不是方法不对,而是国家不给用,就这么简单粗暴。
拉行情能解决一切情绪面和预期面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用?
“房住不炒”的主线就是底线,而“不炒”的意思,就是不能通过拉动价格和行情来刺激楼市。
现在能够被允许的政策调整,目的都是为了稳经济,稳就业,房地产的泡沫一直都是想处理的,之前的去库存也是为了处理泡沫,只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而2020年下半年开启的这一轮全国楼市调控,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遏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
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基本面和货币增量的支撑乏力,理性上涨的理由也没有了。
从这个宏观主线的角度出发,其实回顾2022年全国各地顺利发布的楼市松绑政策都能看到很明显的一个共性,那就是非常自觉的规避了对房价的刺激。
全国二手房指导价,有动静和调整吗?并没有。
房地产税明确推迟了吗?也并没有。
有城市敢明目张胆拉行情去库存了吗?还是没有,就连成都和西安有楼市回暖,成交回升,也是价降量升的表现。
房住不炒,其实已经不算什么底线,而是政治正确和基本要求了。这点觉悟,恐怕不用拿出来强调了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流动盘扩大和金融化增强的底线,成为了政策的底线
现在的刺激政策只不过是在托底,是为了拉动经济,是在防止崩盘,根本就不是为了炒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