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开局,我们就遭遇了黑天鹅,上海的疫情让很多人都想不到,想不到封控时间那么长,想不到封控区域那么大。
2020年,武汉因为疫情封城的时候就在想,幸好上海没出现那么严重的情况,否则不仅是上海,全国的经济都将遭到重创。但是墨菲定律再次起了作用,你认为的最坏结果总会到来。
让人忧心忡忡的还不仅是疫情,更是所有人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但是眼下,曾经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不行了,年轻人就业密集的高薪行业教培前两年也不行了,连互联网行业这两年都顶不住经济下行的严寒,一波波裁员。
今年大学毕业生将创新高,达到1076万人,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多半人将选择继续深造,而剩下的人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成为了首选,300:1、500:1的岗位大有人在,入职的门槛也一再提高,硕士毕业一是标配,而北大清华和海外名校背景也逐渐成了必须。
有工作的人也不见得轻松,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多数人每月的工资去掉开支收入也剩不下什么,如果不幸正好在上海打工,那么别说赚到钱,连续几个月失业就能把所有的梦想和雄心击得粉碎。
内卷,不断地内卷。算起来,除了老年人的退休金能按时发放,每年按比例提高外,所有人都有点朝不保夕、疲于奔命。但是老年人也说了,现在养老金不是贴补子女就是被啃老。
这几年,大家过得都不轻松!
另一边,各种商品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从2020年的缺芯,到后来的缺煤、缺铁、缺电。俄乌战争之后,石油天然气价格飞涨,国内汽油价格也9连涨,不少人说油车越来越开不起了。
经济增长乏力,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社会内卷严重......
眼下,我们正在进入经济改革的深水区,必须小心翼翼,碰到礁石,就是危险,平安度过,就是机遇。但不管我们想不想,都只能继续向前走。
从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97亚洲金融危机,08金融危机我们都挺过来了,但是这次有些不同。
要理清当前的经济困局,就有必要了解曾经我们靠什么推动了经济发展。
一、几次重要的改革
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但实际上,这件事却可以从解放战争说起。抗战之后,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得以迅速壮大,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土地。历朝历代的政治循环也与土地相关,国家控制的土地多,王朝兴盛,控制的土地少,王朝衰败直到灭亡。
无论是王朝更替还是农民战争,给农民分土地都是一个重要的口号,但是旧式农民起义只推翻皇帝,却不推翻地主阶级,于是中国的封建历史一直在大转,永远走不出来。
而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权彻底将地主阶级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对我国而言,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次的改革彻底释放了土地红利。
第二次改革就到了1978年,彼时新中国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而此时中国的最高决策者恰逢其时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革,为什么恰逢其时呢,因为此轮改革,正值国际产业体系再度分工之际,东亚地区,日韩、港台都完成了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过渡,而剩余的低端生产正好需要一个国家进行承接。
于是在深圳、在珠海,相继成立的经济特区,成千上万的人涌向祖国的最南端,虽然做的是最苦、最累、利润最低的活,但收入比在工厂上班要高多了,长期以来压抑的人口红利得到释放,而中国也凭此初步融入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在广袤的农村,此时也在进行着事关农民利益的第二次改革,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继上一轮土改之后,土地,再一次对广大的农民展示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