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变化反映在数据表现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单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出现明显的环比增长;进一步观察房价数据,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势趋缓,新房市场的边际改善较为明显,房价环比跌幅收窄、下跌城市个数减少。
热点城市则正在酝酿回稳曲线,一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部分典型城市的供需改善,也带动了当地房价的变化。
沉寂多时的房地产市场蓄力复苏,与密集出台的稳楼市政策密不可分,监管层与各地合力打出的“组合拳”有力支持了合理购房需求,不断为市场注入信心。供给端也利好频出,房企融资熬过了至暗时刻,案场的到访量与销售环比均有回升,土地市场整体亦有回温迹象。
但复苏的路径并不稳定,更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二手房数据,短期内仍未出现明显恢复,从二手房到新房的转化传导还未进入良性循环。疫情对交易的阻断可能还会有所影响,购房者消费预期与信心扭转仍然需要时间。
深度调整之下,6月或将成为一个重要节点,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下半年的楼市走向。
边际改善释放积极意义
受信贷收紧影响,房地产交易的降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四季度市场下行相对明显。到了今年4月份,70城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分别增加了9个和5个,达到47个和50个,市场亟盼回稳。
进入5月,房价环比总体延续降势,但降势趋缓,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43个,比上月减少4个。
价格的改善是成交量改善的结果。5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年内首次环比增长,投资和新开工也均环比增长,销售和投资端的积极变化带来价格环比跌幅收窄。
与此同时,新房市场体现在一线、三线城市的价格也均有改善。深圳新房价格环比由跌转涨、广州环比涨幅扩大,这带动了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指出,对整体市场而言,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释放的积极意义更大,也是房地产有趋稳的一个重要佐证。
新房市场的积极变化,得益于5月份密集的稳楼市举措。
这其中,监管层自上而下地释放了坚定信号,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等为市场注入信心,信贷方面,更是给出了重大利好。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明确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在LPR基础上最高下浮20个基点,最低可达4.4%;5月20日,央行对楼市定向降息,将5年期LPR下调了15个基点,叠加之下,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降至4.25%。此后多个城市纷纷执行最低房贷利率,有效减轻了购房人的资金负担。
各地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优化楼市调控举措的鼓点空前密集。据中原地产研究院不完全统计,5月单月有百余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刷新了历史纪录。
其中也出现了不少热点城市的身影,如广州、苏州、青岛等。政策内容应有尽有,主要涉及调整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限售政策修改、鼓励多孩家庭购房、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限购、限售等政策的优化主要集中于新房市场,多重利好叠加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房价端由此出现积极变化。
热点城市如成都,则演绎了这种变化。5月成都新房、二手房价格涨幅均为0.9%,延续上月的双榜冠军,再次领跑大中城市。政策方面,成都在5月16日和5月31日共发布了两次新政,其中调整限购家庭认定条件的举措,有效增加了购房需求,供需关系的变化带动整体价格浮动。
新房的边际改善,一定程度上让市场看到了曙光。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5月新房市场开始触底,预计将在未来2个月出现回升趋势。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则认为,最为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一二线热点城市的交易市场在政策刺激下正迎来新一轮复苏,部分三四线城市虽然还处于市场底部,但在全国整体回暖的趋势带动下,后续也有望逐步分批迎来反弹。”张波称。
市场主体获得暖意
房地产产业链内在力量也在积蓄。作为最能感受一线冷暖的市场主体,房企已经开始反馈正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