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南美盐湖产能爬坡,锂盐进口持续走高
除了国内冶炼厂产出的碳酸锂外,进口也构成了有效的供应补充,据2021年数据,全年碳酸锂进口量共8.1万吨,约占国内总供应的26.7%。分国别而言,国内碳酸锂的主要进口国为南美锂三角的智利、阿根廷,其中智利占比近80%,因此智利对中国的碳酸锂出口量对中国的碳酸锂进口量起了决定性作用,考虑船期因素,前者领先后者约一个月,是较为有效的前瞻观测指标。
今年1-5月智利累计对中国出口碳酸锂5.7万吨,同比增加2.7万吨或89%,月度变动而言4月起出口显著放量,连续两月创下单月新高,预计将在5月起的国内碳酸锂进口量中有所体现。对于下半年,关键变量在于智利盐湖提锂产量以及对中国的出口份额。新增产能方面,SQM分别于2021、2022年将年产能提升5万吨、6万吨,ALB 2021年10月投产的La Negra Ⅲ/Ⅳ项目带来的4万吨增量产能也在逐步释放,新产能放量带动智利碳酸锂总出口量明显增加,1-5月智利累计出口碳酸锂9.9万吨,同比增加3.8万吨或63%。至2022年末,智利盐湖年产能将增至26.4万吨,考虑产能爬坡等因素后,全年智利碳酸锂总出口量有望增至23.9万吨,同比增加8.9万吨或59%。此外,近年来国内锂盐下游配套产能扩张迅速,中国碳酸锂需求量占全球的比重日益提升,同时国内碳酸锂供需偏紧的格局也使得中国市场的碳酸锂售价较海外市场存在显著溢价,以2022年5月为例,智利对中国出口的碳酸锂均价为6.4万美元/吨,远高于对日本的4.2万美元/吨和对韩国的1.9万美元/吨。下游需求占比提升以及高溢价都驱使智利碳酸锂销往中国的比例逐年提升,今年1-5月,智利碳酸锂出口至中国的比例达到58%,较2021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随着智利盐湖新产能逐步放量,加之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占比提升,预计下半年国内碳酸锂进口量将持续走高,月均进口量或增至1.5-2万吨。
4 终端产销逐步修复,渠道库存不同往日
4.1、终端需求:外部多空交织,内生动能依旧
锂盐的下游需求中,以锂电池的占比最高、增速最快,而锂电池中需求弹性最大的分项为动力电池,这也是当前市场对锂盐需求分歧最大的板块。今年以来,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预期经历了几轮反复:年初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乐观预期;3月以来的车企涨价、疫情冲击则对需求构成显著负面冲击,3、4月的终端乘用车产销增速回落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需求的担忧;而随着5月以来疫情扰动边际趋弱,叠加新一轮新能源下乡的启动以及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出台,市场的信心有所修复。对于下半年的新能源车终端消费,我们认为,新能源车自身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则有望给行业带来持续的内生增长动能,然而当前外部因素仍是多空交织,考虑到政策刺激恐难完全对冲涨价及疫情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抑制,全年产销预期较年初时有小幅下调,中性预期下全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约500万辆,海外供应链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相对更加明显,其中尤以欧洲面临的扰动最为严重,在此情况下我们调降全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量预估至950万辆。
新能源行业当前面临的外部扰动因素主要可概括为对供应链的扰动、以及对终端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扰动。
供应链的扰动主要包括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链的冲击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后加剧的芯片短缺问题。国内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速由2月的196%回落至3、4月的117%、44%,环比方面4月产量转入负增长,主要原因即在于上海疫情对汽车制造业的直接冲击。随着5月上海疫情好转,汽车行业复工复产进程提速,5月上海汽车业平均产能已恢复到疫情前80%水平,至5月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量已基本与疫情前水平相当,在此情况下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速显著回暖。进入6月,国内疫情对汽车行业的扰动进一步弱化,但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紧张导致的缺芯问题仍在延续,据AFS,截至5月底,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198万辆,AFS预计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279万辆,尽管当前的政策导向及下游需求转型驱使车企优先保障新能源车的排产,但俄乌冲突反复使得芯片供应链仍面临风险,缺芯问题的根本性缓解可能尚需等待。
消费者购买意愿方面,则主要是涨价、疫情等负面扰动和政策刺激间的博弈。3月以来,随着特斯拉率先宣布上调多款车型价格,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涨价,以应对锂、镍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从涨价幅度来看,除比亚迪的涨价幅度略小,约0.3-0.6万元外,其余车企单车涨价幅度多超过1万元,而随着6月17日特斯拉年内第四次涨价落地,Model Y长续航版售价由年初的34.79万元涨至39.49万元,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7万元。二季度锂盐价格的回调一定程度上计价了车企涨价对需求的负面冲击,但考虑到新能源车交付周期较长,涨价对需求带来的负面冲击在销量数据上或延后体现,此外,随着特斯拉再度提价,后续其余厂商是否跟进也需要持续关注,尽管前期的价格已经一定程度上计价了涨价这一负面因素,但这一利空可能尚未被充分定价。同时,今年国内疫情的反复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购买力,为了对冲上述负面扰动,刺激居民购买意愿,近期中央及地方政府均出台了相关促消费措施。5月底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鼓励各地出台更多新能源下乡支持政策,新一轮新能源车下乡活动拉开帷幕,首批参与车企达26家,车型多达70款,高于去年全年的18家车企和52款车型,企业参与热情明显高于去年。5月下旬起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针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单车补贴力度在0.3-1.2万元不等。单从金额来看,当前各地的补贴力度难以完全抵消涨价对需求的抑制,后续需要关注新增牌照、支持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等政策能否对需求构成额外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