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当前外部因素多空交织、尚不明朗,但中长期而言,我们对新能源车的内生增长动能依旧充满信心。中长期而言,新能源车响应碳中和、大势所趋,不仅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车企也正逐步将重心转向电动化,同时汽车智能化未来的广阔前景也将使其在消费体验上逐步与传统燃油车拉开差距。短期而言,今年以来高油价大幅增加了燃油车的日常使用成本,边际上也利好消费者转而选择新能源车。在此情况下,我们看到即便今年以来外部扰动因素不断,但新能源车渗透率依旧持续走高,在4月创下25%的历史新高。技术路径方面,考虑到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较高,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占据国内市场新增装车的主流。
4.2、渠道库存:价格缓冲垫作用有望凸显
除了终端产销所反应的真实需求之外,下游各个环节的渠道库存也是评估需求的重要一环。当前行业统计的库存数据较为有限,仅统计了锂盐厂的成品库存及作为直接下游的材料厂原料库存,从这一维度来看,近一年多行业锂盐库存水平并无明显波动,大致在2.5万吨LCE一线震荡。
除了直接以锂盐形式存在的库存外,下游环节中的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库存本质上也是锂盐库存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各环节的库存边际变动也会直接影响锂盐表需,因此更为全面的库存评估应包含下游各环节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中间品库存。具体而言,电池厂的原料库存存在形式为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而终端车企的原料库存则是动力电池。我们可结合现有数据,对这两类库存变动做大致测算。对于锂盐厂—动力电池环节,具体生产环节包括前驱体、正极材料、动力电池,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可做适当的精简,将这几个环节中存在的库存加总评估,大致的测算逻辑为:从国内锂盐总供应中剔除用于传统工业领域、储能及消费电子领域的锂盐需求后,其余锂盐均流向动力电池领域,而根据国内动力电池每月产量可估算出当期生产实际消耗的锂盐,二者轧差即动力电池及上游环节的锂盐库存当期变动。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车环节的库存,测算逻辑则相对简单,国内动力电池当期产量扣除出口量后,与动力电池当期装车量的差值即为以动力电池形式存在的库存,参考主要动力电池厂商的海外营收占比情况,我们估算国内动力电池的出口占比在20-30%之间。
按上述逻辑进行测算,我们发现去年以来,随着行业快速扩张,渠道库存也随着各环节产能扩张而逐步走阔,各环节库存的单月变动多表现为净增长,尤其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上游环节的锂盐库存以及车企的电池库存累积速度明显加快,一定程度上能与今年各下游环节力保市场份额的战略相吻合。随着渠道库存的累积,其作为价格缓冲垫的作用有望逐步显现,当价格升高时,下游各环节在库存高于安全线的前提下,将优先消耗原料库存并减少原料的购入,下游采购量降低将一定程度上平抑价格上行的速度;反之当价格回落时,下游补库需求的释放也将起到一定止跌的效果。
5 投资建议
锂资源供应方面,以企业给出的新增产能投产计划表为基础,考虑锂矿、盐湖的爬产期分别约0.5和2年,预计2022年全球锂资源总供应将同比增加19.5万吨至76.8万吨LCE,今年的超预期增量产能将给2023年的供应端带来更大压力,2023年总供应将增至113万吨LCE。需求端,在供应链冲击和车企涨价等负面因素扰动下,我们将全球和中国的新能源车产量分别调降至955和500万辆,其中海外的减量相对更大,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增速随之放缓,其余领域需求维持此前预估,考虑各环节渠道库存的全年总需求同比增加14.9万吨至73.4万吨LCE。平衡表显示,相较于去年,今年锂资源短缺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全年依旧维持紧平衡,而明年供应放量将带动供需格局进一步趋于宽松。
季节性规律来看,近年来的一、四季度,锂盐价格大多偏强运行,去年9-12月更是录得高达143%的累计涨幅,核心原因在于基本面的季节性好转:冬季盐湖产量季节性回落,叠加汽车厂商年末冲量带动下游需求环比走高。今年终端需求的季节性规律大概率依旧成立,但供应端的季节性规律将被新增产能放量冲淡,预计冬季产量难现环比负增长,而更可能体现为增速的边际放缓。此外,今年以来下游渠道库存的快速累积也使得今年的基本面明显有别于去年,渠道库存的缓冲垫作用有望平抑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