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东方雨虹,有着“防水茅”的称号。不过,随着房地产巨头陷入危机,东方雨虹的日子也不好过。
公司逐渐与光伏捆绑——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减少对房地产依赖的一个信号。
02
躲过一劫的软装公司
软装,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可以移动的装饰,包括橱柜,浴霸,成品柜子,沙发家具等等。
相比于硬装被地产商暴雷波及的体无完肤,软装公司受到的影响反而较小,因为软装更多的面向C端而非B端。
从公司的业绩上来看,基本上2022年第一季度与2021年第一季度持平。
硬装千篇一律,软装却因户主个人的喜好而风格各异。
消费动机使得软装需要尽力迎合C端用户的喜好,而不是一味的讨好房地产开发商——小区里有强硬的物业除外。
所以,软装代表的家居企业出售方式一般是单件零售形式而非大宗批发。根据软装家居的财报来看,大部分家居公司50%以上的出售方式均为零售而非大宗。
直接面对客户,绕过了地产商,自然受到暴雷的影响就小了许多。
而且,软装公司与精装房策略也保持了一定距离。
软装公司为了营收扩张,需要不断推出新的SKU,毕竟单品利润有限。美国的最大家居零售商家得宝SKU高达3-4万种,囊括了软装各个部分甚至向部分硬装领域进发。
而对于精装房来说,每多一件软装,开发商就得在自己的成本上多加一大笔,作为房地产商自然喜欢那种“极简风格精装房”,这与软装家居SKU扩张策略完全相反。
其次,软装公司在SKU扩张到一定阶段会推出一体化装修业务,直接承包一整套房的装修需求,从家具到墙纸。
这种一体化使得公司一次性能出售大量家居用品,从小件单品转向大件配套,单笔交易利润更大。但为一体化买单的如果是地产开发商,它们自然是拒绝的。
无论是软装趋势还是扩张策略的目标人群,软装公司和房地产公司都很难聊得来。
这还仅限于新房。对于软装,二手房翻新也是重要的订单来源。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二手房交易额占房产交易额的比例2020年就达到43.7%,且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一二线城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换一次二手房补一次家居,带动一次软装消费也合情合理。
相比于对房地产开发商的依赖,软装家居其实与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家居广场的距离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