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提价,涪陵榨菜曾在2016年-2018年间实现了连续三年的高增长,营收增速连续超过20%,净利润增速连续超过50%,涨价成为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但从新一轮提价的效果来看,这一策略的成效越来越弱,不太灵了。
2020年,涪陵榨菜把其主力产品的规格从每袋含量80g切换至70g,实现变相提价。这仅带动其营收增长了14.23%,净利润增长了28.42%,与此前50%的净利润增速已经相形见绌。2021年的新一轮提价则仅带动营收和净利润的(实际)个位数增长。
具体到产品结构,涪陵榨菜上半年的榨菜产品收入仅同比增长了2.99%,而萝卜和其他泡菜产品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7.02%和26.81%。
这意味着涪陵榨菜的主力榨菜产品已逐渐逼近成长的天花板。
另一个关键的战略转变也可以佐证。2021年时,涪陵榨菜方面曾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当前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展榨菜品类”,且要到“榨菜形成规模、品牌、渠道、资源、经验和管理等优势时”再推动多品类战略。当年财报也明确指出,全年以“明确榨菜价值,做热乌江品牌”为目标任务。
但到了今年的半年报中,涪陵榨菜已经转变为了“榨菜升级做透,萝卜多元做大,延伸开发零食,尝试进入酱类”的矩阵发展思路,新产品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榨菜只是酱菜中的一个小品类,理论上来说,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手工作坊和个体户将逐渐退出,包装榨菜占榨菜市场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会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不过在没有关键政策和事件推动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包装榨菜零售额为82.9亿元,过去7年CAGR仅为10.8%,预计未来行业五年的CAGR为5.8%。
目前涪陵榨菜在行业内的市占率已经超过35%,无论是榨菜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是涪陵榨菜的成长空间,都受到天花板的较大制约,而这一制约效应已经在半年报中有所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涪陵榨菜进行过一次定增,计划新增10条榨菜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产能20万吨/年,对应未来5年产量的平均增速在20%以上。
在其定增之时,就有投资者质疑扩产的必要性和产能利用率问题。未来如果销售增长乏力的情况持续,产能利用率低和固定资产折旧可能会成为财务上不小的拖累。
03 奔向酱腌菜
一条顺理成章的成长路径。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21年我国包装榨菜零售额为82.9亿元,而整个酱腌菜的市场空间则接近600亿元,约为榨菜行业的7.2倍。
拓展产品品类,由榨菜赛道扩展到大的酱腌菜行业,无疑是一条顺理成章的成长路径。这也是不少投资机构看好涪陵榨菜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酱腌菜行业CR5份额不足6%,涪陵榨菜份额也只有3.1%,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但要在其他酱腌菜赛道上有所作为,对于涪陵榨菜来说同样也并非易事,且当下的涪陵榨菜也还并没有做好准备,如前文所言其半年报中的战略转向略显仓促。
一般来说,要推出新产品,做好品牌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推出萝卜、海带丝及泡菜等新品类后,涪陵榨菜并没有跟上相应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宣传。上半年的营销支出反而大幅缩减,甚至完全停止了央视广告和梯媒投放,总体的扩张步伐趋于保守。
以至于有不少涪陵榨菜的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为公司新业务着急地献计献策,有投资者指出,“手握大量现金,不如开股东大会更改募集资金使用。预制菜,年夜饭,懒人菜,快食,少数民族的特产美食推广都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彼时涪陵榨菜在榨菜产品上的成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因素,想要复制这一成功有着不小的难度。
复盘涪陵榨菜崛起的历程,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一是掌握特色原材料,涪陵地区是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2021年产量占全国超过45%),且有着很长的制作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