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成功的品牌运作。2003年涪陵榨菜邀请品牌大师叶茂中对乌江榨菜重新定位,提炼出“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概念。与此同时,涪陵榨菜以1400万元巨资拿下新闻联播的黄金时段,也是抓住了央视广告效果最好的时期,才得以成就“乌江”这一业内唯一的全国性品牌。
财报显示,自2022年,涪陵榨菜的业务规划已经分为了九大销售推广品类,分别为:乌江榨菜、乌江下饭菜、乌江调味菜、乌江泡菜、乌江海带丝、乌江榨菜酱油、惠通下饭菜、蜀留香豆瓣酱及休闲零食。
但除榨菜之外,其他的酱菜产品并不具备特色的原材料和文化价值。现阶段的酱腌菜属于完全竞争型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竞争非常激烈。涪陵榨菜想要复制其在榨菜上的成功,难度要大得多,就像阿里巴巴再造一个阿里巴巴、华为再造一个华为一样,都不容易。
04 写在最后
过去几年,市场上一直有针对“榨菜消费增加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的争论,用以论证榨菜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对此市场一直有所争议。不过,探究这一问题还有另一个思路。
国内有一个非正式的理论叫做“榨菜指数”。其原理认为,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层收入群体是榨菜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可以根据畅销全国的涪陵榨菜这几年在各地区销售份额变化情况,推断人口流动趋势。例如有好几年,榨菜在华中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份额上升,与这几个地区的农民工回流增长相吻合。
国家发改委在起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时,根据“榨菜指数”,将全国分为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两部分,针对两个地区的不同人口结构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同样地,这个概念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了,正是因为疫情导致流动人口减少进而影响到了榨菜消费。
酱菜消费的逻辑也与榨菜是类似的。对于流动人口来说,酱菜可能是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之一,但对于主流城镇居家市民来说,酱菜并非是刚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调剂品。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的流动大概率会进一步降低,对于酱菜的消费也很难持续增长。未来酱腌菜品牌成功的关键可能还是继续升级产品和品牌,在满足流动人口需求外,尽可能打动城镇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