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高文珣
图片来源:图虫
近期,个人养老金政策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
一则《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几天迅速在“上班族”圈里引起热议,《通知》明确由“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五城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试点自2022年11月20日开始,试点期限一年。
“我今年40周岁,如果买个20年的养老储蓄产品,等我退休时候,正好可以取出。”在南京某国企从事财务工作的杨波(化名)仔细研究了一下,他觉得如果年利率能够保持在5%,“甚至以上,存个20年定期,收益率应该还是不错的。”
但是,同样是“80后”的张伟(化名)觉得20年太长了,“存个5年定期的,我还是会考虑的。但是叫我存20年,我肯定不存,即使利率高一点,我也不存。”
8月2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特定养老储蓄”既是银行存款产品的创新,也是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创新。
“它的推出,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养老金在家庭财富当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家庭理财方向从短期赚快钱导向长期投资的轨道上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董登新认为。
潜在利率下限或在3.18%-3.50%
资料显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支柱”。
其中,“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足于保基本,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体现社会共济,已具备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主要发挥补充作用,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此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安排,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
“不论是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不受就业地域、户籍限制,只要个人自愿都可以公平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且跨省跨地域流动时,个人的权益不受影响。”某券商分析师隋涛(化名)告诉时代财经,此次《通知》意味着银行储蓄在未来将被纳入到“第三支柱”框架中,这是继养老理财之后,进一步丰富了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
“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求。相较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养老储蓄的优势在于收益稳定、存取灵活,但是利率会比较低,因此,利率定价是此次养老储蓄的主要关注点。”隋涛表示。
《通知》显示,养老储蓄试点的产品类型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期限分为5、10、15、20年四档,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
时代财经注意到,根据相关规定,人民币5年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2.75%;5年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款利率为1.55%。
图片来源:工行官网截图
工商银行的官网显示,“个人人民币5年整存整取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15%,“3年期个人大额存单”的产品利率可以达到3.25%。农业银行的部分“3年期个人大额存单”的产品利率可以达到3.35%。
图片来源:工行官网截图
中金公司认为,国债利率或可作为推算本次养老储蓄试点产品潜在定价区间的下界基准利率。
基于1-3年期国债与定期存款利率,中金公司发现二者利差与期限存在负相关。1至3年期,国债与定期存款出现约-0.39%的负利差。根据此利差结合国债利率推算,5-20年期养老储蓄产品利率下界约为3.18%-3.50%。由于产品具有普惠性,且利差与期限存在负相关,实际利率下界可能高于该数值。“我们认为,根据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养老理财收益水平或可作为收益上界参考。5年期、10年期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为4.8%、5.0%。”
董登新告诉时代财经,养老储蓄的利率应该是明显高于普通存款的同期利率,“至于高多少,我想高一到两个百分点,都应该可以。因为现在长期的普通存款基本上没有了,一般的普通长期存款就是五年,最多八年或十年就没有了。那么,本次试点的养老储蓄产品,尤其是10年或者10年以上的超长期产品,它的利率,我想最保守的情况下,也要比普通存款同期利率高一到两个百分点。否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