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报业绩看,目前披露中报预告的国防军工企业整体业绩表现亮眼。市场预计接下来的三季度可能成为国防军工全年“大季”,一方面回补二季度的部分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也将逐渐确认更加饱满的生产交付,业绩增速有望再上台阶,全年业绩在21年高增长基础上的线性外推将依然成立。
从估值水平看,中证军工指数整体估值不算高,未来提升空间较大,当前时点配置价值仍然较高。
李晗:一方面,当前军工板块部分公司的业绩保持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预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军工行业整体增速有望持续保持高位,甚至有不断提升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使得本轮军工板块的反弹较为强劲。在市场普遍乐观的当下,我们也应看到军工板块今年初跌幅较大,自年初至4月低点,中证军工指数调整幅度超40%,截至8月4日收盘,今年累计跌幅仍达18%。因此这轮反弹目前仍只能认为是对此前大幅调整的一种修复。
冯福章:一方面,军工无论是中长期需求或者短期中报都处在靠前位置,而股价年初至4月27日下跌37.5%,跌幅位居倒数第二,基本面与股价出现了较大的背离,我们认为这是本轮反弹的核心点之一;另一方面,前期由于美国加息等预期,市场对成长板块估值容忍度降低,4月底以来随着光伏、新能源车等反弹,市场对成长股的估值容忍度继续提高;
陈龙:我们认为要从两个层面去分析,一是市场层面因素,二是国防军工行业自身因素。
市场层面,4月底政治局会议之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叠加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环比得到显著修复,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行业层面,主要有两条主线:
一是行业景气度持续兑现。从一季报和中报业绩预报披露的情况来看,国防军工行业整体业绩实现稳健增长,高度规划属性使得其受宏观经济和疫情的影响极为有限,在行业比较中具备显著优势;
二是国企改革持续落地。5月份以来,航空工业旗下多家公司陆续受到了管理层或一致行动人资管账户的增持,显示了集团对市值管理的重视以及对当前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另外,航空集团也推动了旗下两家分系统公司的合并,借助资本市场配套融资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些改革动作的落地,无疑向市场传递了非常强烈的信心,尤其是以机构资金为代表的长线资金等,同时也有效缓解了行业的下行风险。
同时,在此期间也伴随着多个重磅的事件驱动,包括003号航母福建舰的下水、C919大飞机取得关键进展以及地缘政治事件等都为行情带来显著催化。
反弹或仍将持续
后续多空因素交织
中国基金报:这轮军工板块反弹的持续性如何,未来哪些利好与利空因素值得关注?
邹承原:看好板块下游需求确定性,成本端改善、板块产能持续释放、军工集团保交付目标、疫情缓解等,有望持续驱动板块配置价值提升。
利好因素方面,(1)成本端压力缓解,6月1日至7月29日,上游重要原材料LME镍价下降16%,长江有色市场镁锭平均价下降16%,成本端压力缓解,板块利润端空间回升。(2)板块产能释放缓解交付瓶颈,产业链中上游材料等环节扩产及产能释放仍在持续,持续提升产业链产能配套能力。(3)疫情趋缓下军工集团保交付目标促进,航空工业集团等主要军工集团上半年生产基本或超额完成,二季度板块整体实现稳増,但仍一定程度受疫情影响。考虑军工集团需完成集团考核目标、军队年度交付保供目标等,为应对疫情不确定性、补回二季度滞后的任务、保证全年交付任务等,三季度板块或加快生产及交付。下游装备需求高确定性,行业间比较优势强化业绩释放预期,促进板块配置价值提升。
风险方面,军工行业整体市值偏小,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及风格切换,对板块影响相对较大;下游订单交付进展预期、可能的装备采购价格调整等,市场对板块兑现进展及盈利能力稳定性存在一定担心。
黄玥:军工板块的走势受大盘整体涨跌影响较大,未来是延续反弹还是出现一定回调,不仅取决于军工板块自身的基本面情况,也取决于外部大环境因素。军工板块自4月27日反弹以来,涨幅接近40%,最大回撤只有6%左右,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进前三。短期来看,应该说大多数公司的股价已经没有严重低估的现象,未来能否继续走强,由上市公司业绩的进一步释放,同时需要股市整体稳定情况等多重要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