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效率提升,净利亏损程度可控。
目前公司仍处于战略投入期,采用高研发投入和人员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
受益于研发平台效能的逐步显现,公司研发费用边际改善,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2021年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 1.4 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 2.9、2.2 个百分点。公司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对费用的管控能力增强,净利润亏损呈收窄趋势。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为-5.5 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 65.9%,主要是由于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2021年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较2020年多 2.6 亿元,以及2020年公司因疫情享受社保减免费用 1.8 亿元,剔除上述因素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亏幅度超 40%。
人均指标向好,规模化效应显现。
互联网打法短期会带来压力,但前期的投入将会带来规模效应和人均效能的提升。2016-2021 年,公司员工数不断增加,增速开始趋于平缓。公司人均收入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 25.6 万提升至2021年的 60.2 万,4 年 CAGR 达 23.8%。人均创利整体亏损收窄,由2016年-19.6 万缩小至2021年-5.7万。剔除 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疫情减免社保的因素后,2021年人均创利为-1.2 万,同比减亏 72.3%。
高基数下有望实现高增长
高基数客群数据安全需求旺盛。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政府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特定行业,2021年来自政府、公检法司部门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 40%。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政务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2021年9月,我国第一部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正式出台,建立了从数据分级分类到风险评估、身份鉴权到访问控制、行为预测到追踪溯源、应急响应到事件处臵的全面数据防护机制。政策推动下,政府及关基行业数据安全需求大幅提升。
信通院安全所信息安全部主任魏薇在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数据安全论坛上表示,我国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达到 97.5 亿,占整体网络安全市场的12.1%,并且自2017年以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全面布局数据安全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公司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已经进行全面布局。目前公司已发布数据安全创新产品五件套,包含特权卫士、权限卫士、API 卫士、隐私卫士和数据安全态势运营中心,分别从特权账号管理、动态访问权限控制、云场景 API 安全管理、APP 隐私检测及个人隐私防护以及数据安全态势感知运营方面,帮助客户构建“一中心四卫士”的全场景数据安全闭环体系。“大禹”和“玄机”大数据安全平台为产品的快速开发提供技术底座,2021年公司实现多项数据安全产品的迭代更新。
高基数客群收入高速增长。
公司对数据安全产品持续投入成效显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产品收入突破 11 亿元,占网络安全产品收入的 28%以上,收入同比增长超 50%。
2021年,在公司高基数客群中,政府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2%以上,公检法司客户收入增长率为45%以上,两者收入占比之和达45%,高基数客群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报告总结
盈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