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的美国金融周期,是在宽松,在宽松之下美股的被动崩盘,是美国承受不了的。所以美国第三次救市,在美国的角度去看,就是前两次的救市并没能挽救全球化和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自身经济周期调整,所做的最后努力。
说白了,崩盘并非不可以,但要把金融周期从宽松调整到紧缩,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而现在,就是在紧缩周期里。
未来两三年世界去向何方
回顾这三次救市,我们不难看到,在最开始说到的那两个趋势,一个是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一个是经济全球化水平,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扭转,而且从长期趋势看,每一次救市都只能是阶段性的挽救了加速下滑的趋势,而救市的效应一旦逐渐消退,这两个趋势就会加速下滑。
所以我才会说,不管是疫情影响,还是美国加息,都只是这两年的短期冲击,它们的影响确实有,但并不构成趋势的扭转。因为真正的趋势扭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发生,如果说这十多年来,不管是联合救市,还是单独救市,都没能足以扭转这个趋势,恐怕在短期的未来,也不大可能再逆转了。
![](http://imgq8.q578.com/ef/0901/68f4f94d6688800d.jpg)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从联合救市,到单独救市,大家始终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消费的钱,从哪里来?这是经济全球化之下,始终没能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而且从历史上看,这也不是头一次,而是第二次发生了。
在明清时期,就发生了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情景。当时西方消费的钱从哪来的呢?主要是15-17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从美洲抢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然后又通过贸易,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这样在持续的财富流入之后,西方国家发现钱都流向东方,但是自己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进行贸易,最后是依靠工业革命后的坚船利炮,强势打开国门,搞鸦片贸易,这个来钱还不够快,鸦片战争后,直接就是赔钱,压低关税,瓜分中国,来进行财富回流。
时间流转,将近200年后的今天,又是这个问题,西方国家虽然有资源,有高科技,但是这些并不足以支撑大量人口过上现在这种懒散而优渥的生活。如果以公平的贸易,他们的竞争优势会逐步降低,直到最后只能是卖资源卖能源,这搁谁也不甘心。
世界的形势,随着二次财富转移,再次从西方流到东方,当东西方的财富数量发生逆转,用西方消费,东方生产的模式,带动经济全球一体化,带动全球的经济增长,这个模式就已经变得难以为继。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创造财富的能力,显然跟不上消费的能力,所以一直用稀释货币价值来偷偷弥补这个空缺。而现在空缺又变大了,美国还想稀释得更多一些,然后再金融收割一部分资产,来勉强维持运转,而实际上,这个运转模式,在三轮救市之后,可能已经到头了。
换句话说,三轮救市已经耗尽了大家的救市资源,现在世界的旧模式已经摇摇欲坠,而新模式还并没有建立起来,当下正属于青黄不接的当口,而两大趋势有可能出现一次加速下滑。
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有第四次救市了。
所以接下来两三年,是大破大立,还是大破不立,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新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就只能是自己顾自己,各自顾眼前。
最后
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最后一次救市的影响已经在消退,加息的影响在逐渐增加,我们在稳经济大盘的时候,是在逐步小幅降息。中美的金融政策,已经是截然相反,而这背后,恰恰也是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不同的金融政策选择。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发达国家紧缩资金,会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本紧缺,导致资产价格崩盘,所以大家宁愿承受通胀风险,也要放松银根,来对抗这种金融收割。现在连金融政策也没有协同性,本质上其实是全球化在加剧撕裂。
而如果有所预期的话,这个撕裂的结果,就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见分晓。所以在全球化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切,当务之急,就是在新模式建立起来之前,保存实力,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