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愈发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我们不是变成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习惯性地想去寻找确定性的力量;而是要爱上不确定性,调高你的风险偏好值以投资你的未来人生,创造人生中更大的乐子。
(2)不要做成年婴儿:身体是成年人,但头脑是婴儿型
VUCA时代,焦虑蔓延,信息噪音形成信息超载,实际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动方式。所以有一家餐馆专门贴了一个告示条,说室内没有网络和wifi,拜托您和坐在对面一起吃饭的人多说几句话吧。
我们需要冲破大脑的快速直觉判断、对当下做出应激反应的惯性,养成慢性的理性的系统性思维,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切换,从焦虑中突围,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不要做成年的婴儿——身体是成年人的,但头脑是婴儿型的,只享受着物质消费带来的身体的愉悦,头脑里却不知道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关心未来会怎样,只要能噙上奶嘴就满足了,成为《人类简史》中所描述的无用阶层。
战略思维之一,就是定义好自己的使命。所谓的使命,通俗地说,就是怎么“使”这条“命”,你的人生时间要花在哪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价值。
(3)人生如同跳高,以你最后一次的失败来确定你的最好成绩
人的一生就是不停折腾自己,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从舒适区跳到学习区,再从学习区进入陌生区,培养自己不断升级的能力,培养自己理性分析的能力。陌生区是危险区,舒适区是干会干的事,被游戏玩;学习区是干不会干的事,玩游戏;创业就属于进入陌生区、危险区,反复干不会干的事,是造游戏的和制定规则的。总而言之你活这一辈子就是活出人生的意义,不辜负自己的潜能。
人生如同跳高。为什么要折腾、为什么活着就不要辜负自己的潜能?就是因为如果没有最后一次的失败,你就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达到怎样的“最好成绩”——那可能是超出你原来对自己的估计的。以最后一次的失败来决定你人生的最好成绩,所以人一生就是跟在自己拧巴、就是在自己的危险区折腾。若要追求伟大、追求优秀,就得靠自律,即使世界上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也会继续挑战下一个高度,这才是人的自我驱动力的底层密码。
人生是公平的。只要你给他人创造了价值,这个世界一定有办法奖励你。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确实在创造价值、在做正确的事?
第一,能得到直接结果,不是纸上谈兵、光逞口舌之快而已。例如四年前我们创立了有“中国试点、世界首创”之称的移动电影院。现在移动电影院平均每天要为在全球各地的近10万影迷放映正在院线上演的中国新电影。
第二,能产生价值,包括认知思维提升等,而不只是消遣时间。例如我一直用自己的时间、知识和资金积极地参与合伙人的项目和初创的科技公司,出任港交所上市公司亚信科技和亚博科技董事会成员,协助有识之士们创造更多和更新的价值。
第三,能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到年轻人,这本身就是在回馈社会。在创业之余,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已经任教11年了。通过讲授EMBA和FMBA等课程,向同学们分享我过去几十年与比尔·盖茨,罗伯特·默多克和王健林等巨人“共舞”的经历,以及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失败的教训和踩过的坑。能够帮助激发这些优秀年轻人的潜能和热情是我特别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