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粉店里人满为患,店家就在外面空地上摆桌。实在没有座位,顾客就索性在榕树下蹲着吃,路边停满了宝马奔驰、摩托车、自行车。无论是老板还是伙计、白领还是草根、开车的还是拉板车的,此时都能心平气和地在一个屋檐下并排而坐,津津有味地享用米粉。
这是我来南宁之后看到的最奇怪、最不可思议的一幕情景。
这时,我才惊讶发现,米粉具有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让所有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拉近距离。我在南宁生活的时间越久,这种场面见得就越多。
后来,我终于明白南宁何以成为首善之区、东盟经贸中心。正是南宁米粉的亲和与包容,让南宁形成了“不排外”的性格特征。
不排外,这样的城市具有包容、吸收、接纳新生事物的品格。2022年,是我扎根南宁生活第十六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里,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了南宁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南宁东站的建成、地铁1-5号线开通运营、五象新区的拔地而起等。
南宁雅称“绿城”,生态环境优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一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目前为止,南宁已成功承办了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之间交流合作的“南宁渠道”。
如今的南宁,正处在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等多区域合作交汇点,处在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结合部的有利位置,承担着加快高端要素汇集,提升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形成区域发展增长极的重要国家使命。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宁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情怀,努力将南宁打造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成为“一带一路”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
(作者系《中国国家地理》特约作家,岭南文化研究者)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唐志强 黄月芬
编审:陈金莲 安琪
视频:雷琦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