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中创新航迈出了上市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中创新航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同时如其预期的那样、在6个月后的现在完成了上市聆讯的关键步骤。
就在中创新航向港股冲击的同时,宁德时代对其的诉讼也在同时进行。
去年7月,宁德时代突然向中创新航发起诉讼,起诉原因是前者认为后者涉嫌在动力电池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上侵权,同时涉嫌侵权的动力电池技术已搭载在数万辆车辆上。
作为此案件另一当事方的中创新航迅速回击。官方表示,坚持自主研发,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都已经过专业知识产权风险调查,确信所生产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面对这一回应,宁德时代选择继续上诉。据连线出行获悉,其从去年7月开始到10月,相继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起诉中创新航涉嫌侵犯其5项专利,侵权范围覆盖其全系产品,并要求中创新航立即停止侵权,另支付损害赔偿金1.85亿元和法律成本300万元。
再到今年5月,宁德时代又向法院申请,提高上述诉讼赔偿金额至5.18亿元;三个月后,宁德时代又通过起诉增加了1.3亿元索赔费用,至此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诉讼索赔金额已达到6.48亿元。
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专利诉讼部分案件信息,截图自企查查
这一金额已是中创新航2021年净利润1.12亿元的5.8倍,由此宁德时代向中创新航的诉讼案已成为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中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第一案。
宁德时代之所以会对中创新航采取这样一系列诉讼动作,在业内看来很有可能是前者为了延缓后者上市而做出的防守动作。“宁德时代专利诉讼中创新航,虽然会对后者上市有一些影响,但在后者披露相关信息后,后续也不会影响上市。”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连线出行解释道。
张君毅同时认为,以宁德时代的角度来看,通过专利诉讼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削弱中创新航的实力。而这背后,或许是宁德时代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创新航的威胁。
02、抢客户、拼产能,中创新航向“宁王”发起挑战
宁德时代,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
上月初,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了今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厂商装机量排名数据,其中宁德时代虽然仍以52.5GWh的装机量排名第一,但它身后的玩家却在加速追赶。
以中创新航为例,其以8.25GWh排在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第三位,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而在2018年上半年其动力电池装机量还排在国内赛道的20名开外,经过四年的追赶目前已坐稳国内动力电池赛道“第三把交椅”。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还在继续缩短与宁德时代的距离。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创新航的市场占有率为7.58%,相比于去年同期的6.90%增加了0.68%,与之对应的,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却在减少。
今年1-6月,宁德时代实现了47.57%的市占率,虽然凭借这一市占率其依旧坐稳行业第一,但相比于去年同期49.10%的市占率减少了1.53%。
2022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及2021年同期占有率,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连线出行制图
其实像这样的趋势,从去年就已显现。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宁德时代实现了49.53%的市占率,相比于2020年其50%的市占率却减少了0.47%。
相较之下,中创新航去年全年实现了6.14%的市占率,虽然相比于宁德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比于2020年的5.6%增加了0.54%。
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也不意外,毕竟中创新航正在一步步抢走宁德时代的客户。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占整车成本将近一半的动力电池被越来越多人视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正因如此,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在与车企合作时,对于动力电池价格的制定上更具话语权。
按照东吴证券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1年动力电池的平均售价为0.89元/Wh,属于行业较高售价水平,而到了今年3月,据第一财经报道,宁德时代率先对动力电池价格进行了两次涨价,每次上涨一万元。
面对这一报道,宁德时代表示“因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相应动态调整了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也许正因宁德时代对于电池售价的强势把控,才有了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自己做车企,感觉就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