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很“佛系”的基金经理们开始不那么“佛系”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在公募行业最近的这轮扩容中,有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
含着“金钥匙”的银行系基金也存在“掉队”的恐惧,各家基金公司之间的非货规模差距,从过去数百亿元,首次拉大到了数千亿元。
以背靠招商银行(SH:600036)的招商基金和长期由工商银行(SH:601398)系掌舵的工银瑞信为例,2020年四季度,两者在非货基规模上的差距仅有300.53亿元;到2022年二季度,这一差距被拉大到1474.32亿元。
来源:基金业协会
这期间,工银瑞信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恐怕还要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次公司高层人事变动谈起。
01 不再“佛系”
2020年9月,工银瑞信元老级董事长郭特华突然辞职“奔私”,成立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璐开始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根据相关规定,代为履职时间不超过90日。这就意味着,当年年底前工银瑞信将会迎来一位新的掌门人。
眼见期限已到,大家翘首以待新的掌门人就位。没想到,等来的不是王海璐补位董事长的消息,而是一纸调令——王海璐将履新工银理财董事长;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赴工银瑞信接替王海璐。
对于此次公司高层人事的变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这几年在工商银行系统内,工银瑞信级别降了,因为之前均是由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兼任工银瑞信一把手。
公开资料显示,赵桂才是“工银系”的老人,1990年7月加入工商银行,先后在工总行商业信贷部、营业部和公司业务二部工作,担任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任工银巴西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任工银租赁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
这样看来,上述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工银瑞信的新掌门人,赵桂才上任后便表现出了干事的魄力。他在密集调研熟悉情况的同时,还在工银瑞信内部管理层搞起了“轮岗制”:两位副总裁郝炜与赵紫英分管的领域对调。此前,郝炜分管销售,赵紫英分管中后台;对调后,长期操盘中后台的赵紫英开始分管销售,而熟悉销售的郝炜则管理起中后台。
这种轮岗在银行领域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促进人才流动,激发组织活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层对组织的把控。
在赵桂才独自执掌的半年时间里,工银瑞信的非货基规模从2020年四季度的2823.59亿元增长至2021年二季度的4074.35亿元,增幅为46.54%,在公募TOP20中排名第7。
来源:基金业协会
但缺少总经理的工银瑞信,还是不免面临着有将无帅的尴尬境遇。
2021年7月,随着曾任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秘书的高翀履新总经理一职,工银瑞信全新的管理层组建完成。
在高翀上任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尽管工银瑞信的非货基规模增速依旧保持着两位数的正增长,从2021年二季度的3697.17亿元增长至2022年二季度的4209.52亿元,增幅为13.86%,但在公募TOP20中的规模增速排名却下滑至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