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尽管目前有一些主机厂也建立了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但是数量少、规模小,人保财险对这些主机厂的保险经纪公司是共存共赢的合作态度。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大量车企涉足车险中介业务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保险公司车险直销渠道的空间。不过,车企中介渠道的竞争优势在于服务,保险公司直销业务的优势是保费折扣,二者的目标客户群差异性较大。
“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汽车修理厂商。同时,由于大部分车企介入的只是渠道业务,侧重销售服务环节,并不波及最终的承保服务,对保险公司影响总体有限。”李文中表示。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谁卖保险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家的产品物美价廉。一位车主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如果东西差不多的话,自然是谁便宜找谁买。即便是提新车时4s店强制销售,但后续觉得保费高的话,我也会‘货比三家’,购买价格合适的。”
实际上,这也是车企能否做好保险中介公司的要求之一。“即便是有车企的客户资源支撑,没有好的产品和费用也一样做不起来。”一位保险行业人士表示。
虽然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购买保险的渠道,但《财经天下》周刊在特斯拉销售处了解到,现在订车可以减免8000元,而这部分是“保险补贴”,按照限时活动,必须在店里上保险。
友泰商服CEO赵大玮指出,相比传统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而言,车企入局保险业务,除了拥有前端直接触达客户的优势以外,还同时具备后端更加全面的服务优势,一头一尾形成闭环。“比如说出事故后,车企直接给保证修好,同时还给客户提供一个代步车,以免修车期间客户无车可用。”
![](http://imgq8.q578.com/ef/0926/1bed263702d4193f.jpg)
(图源/视觉中国)
车险渠道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企发展势头迅猛,保险似乎已经成了车企的必争之地。甚至部分行业人士称,造车新势力未来或将成为跨界保险的主流玩家。
“传统汽车很难做,宝马也是在做了新能源汽车之后才去做保险,他们主要针对的应该也还是新能源市场。”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智能联网汽车拥有丰富的车辆及车主数据,而传统汽车的数据却很难收集,所以前些年即便也有车企跨界做保险,但受制于规模、服务、渠道等,保险业务没能做大做强。
陈佳认为,现在新能源车企通过垂直一体化进入车险市场,能够保护自身数据知识产权,并深度打开产融这个交叉营销市场。无论对于存量的红海市场,还是增量的蓝海市场,综合化营销与车险配套销售都是“规定动作”。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自综改落地以来,车险业务经历了一个快速下滑、趋稳、回升的过程,2021年10月保费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后持续回暖,2022年1月同比增速提升至11.7%。作为财险业务的核心,2021年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业务的比例接近60%。
但经历过综改之后的车险市场,“去中介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市场绝大多数份额仍在掌握在人保、平安、太保等传统保险公司的手里,车企此时入局,胜算有多少?
客观讲,由于政策限制,市场上能获得一块保险牌照十分困难,多数车企拿到的都是保险经纪牌照,做的是授权代理的生意,与其他经销商和传统保险公司的直销渠道存在利益博弈。另外,定损、理赔、运营等专业度高,车企对保险人才和团队的打造也要费一番功夫。
不过,易车研究院认为,2021~2030年,车企将迎来车险业务的黄金发展期。而且从车企这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新车销量高歌猛进,保险生意依然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