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的欧洲是非常特殊的,欧洲央行大概率是比美联储更猛烈的加息,然后衰退,所以欧洲会走典型的v字形,就是加息加到最后衰退出现,然后v字形产生降息预期,而不是美联储的加息保持高温,然后等别人衰退再产生降息。
所以这里边真正的配合是欧洲,欧洲如果早衰退,我们全球早缓冲,逻辑上应该在今年的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应该会看到欧洲的衰退。
所以对冲基金的组合很简单,在亚洲地区一直做的就是多日本空韩国,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肯定是多美国空欧洲,它是一个相对性的交易。
5)中国:人民币汇率相对平衡,下行空间不大
对于国内来讲,当前的经济情况是利率没有跟随美国,所以说国内的资产基本上的走势也是介于汇率和资产之间保持着一个关系,比如说我们整体走的逻辑基本上就是分子和分母。
到了去年4月份以后,分子端的变化对资产的影响不大,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分母端,海外流动性松的时候,我们分母端跟着走一波,海外流动性紧(去年10月份到今年的4、5月份),就一路的杀。
到了今年二、三季度的时候,我们有一波反弹,这一波反弹准确上就是人民银行引导利率水平下移,但是代价就是利率下移换取的是把美联储的整个压力(美债处在3.5%)全部卸到了汇率端上,所以我们人民币的汇率端在承受很大的一个冲击。
现在处在一个相对平衡阶段,因为当下这种情况如果进一步的引导利率下行,你会发现:
第一,不一定对经济能够产生直接的作用;第二,此时无论加息还是降息都会产生“股债汇三杀”,所以这一点相对平衡,国内要保持着这个利差不能扩的太大,所以说如果美国保持在高温蒸煮,其实也限制了中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
那么两端的风险我觉得目前来讲都处在临界值上,无论是人民币还是人民币资产都处在临界值上。
相对来讲,如果给一个乐观预期的话,我可能更愿意看到尽早的走分子端的行情,而不是基于预期说在未来的两、三个季度中国金融市场上能够再走新一轮分母端,我觉得这个预期可能不是特别的强。
如果走分子端的话,这个时候价值投资和挑资产的能力可能就更关键了,因为挑资产本质上就是挑分子端,不像是过去几年靠分母端来获得收益的。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谁会先衰退?